只聽見房門內的白髮老者輕嘆,“吾以知曉,你且退下!”
說完這句後,房間內便再無聲響。
道童也只能悻悻離去。
內室中,菩提折完一根樹枝,心中鬱郁難平,他等的那隻猴兒還沒來,卻來了只六耳獼猴。
唉,那猴子現在究竟在何處,難不成被什麼母猴迷上了,在某處山頭樂不思蜀?
為何不來求長生?為何不來求大道?
看看人家六耳都比他機靈,趁他不來要佔位置,再不來就晚了啊!
菩提搖頭不已。
這天地的變數是越來越多了。
折完樹枝,白髮老者在蒲團上閉目修行,再無半點聲息。
沒過幾天,有一個身著青袍的男子從山下騎馬上山,上山後下馬朝三星洞恭恭敬敬跪下,與六耳幾乎並肩:“鄙人張遠青,乃是張天師的侄子,受叔叔指點,為求大道而來此,望拜入祖師門下。”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早有高人留姓名。
因此不乏有附近人士,來此求仙訪道。
清風童子見狀,又去了內室一趟問明師父之意,很快便回來。
他朝張遠青拱手:“祖師准入,師兄請進。”
身為童子,清風的地位很低,一般弟子的身份都要比他高得多,所以哪怕剛拜入師門的小師弟,他都得以師兄相稱。
張遠青大喜過望,起身道謝。
而原本天塌不驚的六耳獼猴,此刻動容了。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明明是他先來的,為何這張遠青先入門?
就因為他是張天師的侄子?
他終於抬頭,問那童子道:“這位師兄,師父可曾提起我?”
清風童子點點頭:“有所提起。”
六耳獼猴眼前一亮:“是什麼?”
聞言,清風童子有些為難,但還是一五一十道:“祖師爺說,你從哪來,回哪裡去。”
六耳肩膀一顫,沒有開口。
從哪來...回哪去......
他明明聆聽到那猴子沒來,方寸山明明缺了那個猴子,而他明明比那石猴優秀,也比猴子有修道之心,可為何仍不要他?
他哪一點不如那石猴?
“至少,至少讓我見祖師一面,求你了!”六耳朝清風童子磕了幾個頭,他把自己求道的最後希望放在了眼前的道童身上。
童子身份卑微,他顧不上。
只要能修道,他就滿足了!
清風童子越發不忍心,但還是開口道:“祖師不會見你的,這裡不收性格乖僻之人,不收心存強欲之人,不收來歷不明之人,不收對上蒼不敬之人,你一人佔了四樣,祖師自然不會收留你。”
童子道出原因。
“什麼?”六耳獼猴瞪大了眼睛,他怎麼感覺這所謂的四不收,只是祖師爺臨時編的藉口,根本不是這樣。
“總之,你還是回去吧。”清風童子於心不忍道,祖師爺說不收,那就是不收,哪怕神仙玉帝來了也不管用。
但六耳還是不死心,他問道:“那我問你,祖師他是不是在等一個人?而且他老人家還對他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