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包子嘍,新鮮出爐的肉包子,不好吃不要錢!”
新的一天開始,橫店影視城裡人來人往,到處充滿著生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橫店,還是個不起眼的窮山溝,當時四周都是荒山,村裡大部分人靠編織草蓆,種植水稻、玉米為生,精神生活匱乏。
那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既無山水之奇,也無交通之便,更無文化之勝的一個小山村,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基地。
1995年,國家有關部門頒佈規定,允許民營公司申請《電視劇製作臨時許可證》,意味著民營公司能夠參與電視劇製作。
當年10月,謝金導演正在珠海拍攝為1997年香江迴歸獻禮的影片《鴉片戰爭》,為了更真實的重現道光年間羊城廣州街景,他輾轉羊城、魔都兩地到處尋找外景拍攝基地。
經人介紹,謝金來到橫店進行考察,橫店集團董事長徐文榮抓住了這個機會,他保證半年時間內一定按照劇組要求,把建築模型建造完成,謝金便同意讓他試試。
接下來,徐文榮帶著120支工程隊,幾千人在橫店的荒山上炸山開地,建造出一個佔地總面積319畝,擁有160多座建築物的“19世紀南粵廣州街”拍攝基地,包括官府、民宅,酒肆、商鋪等。
謝金要求街上鋪設破舊石板路,為了還原150年前的街景原貌,眾人甚至把土墳的墓碑也拆下來用。
隨著《鴉片戰爭》公映,橫店的名氣不斷擴大,橫店集團又接連建造了香江街,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拍攝場景。在2000年,橫店影視城宣佈免費提供給劇組使用,使得國內各地的劇組聞訊而來。
橫店受到歡迎的原因很簡單,目前一般劇組總共幾百萬的製作成本費用,若是搭建一個假的宮殿,花費約幾十萬、上百萬,事後可能還需要拆除,擠佔大量製作成本,也拖慢拍攝週期,是完全不合算的。
橫店影視城可以免費提供外景拍攝,有哪個劇組會捨得拒絕?
時至今日,橫店影視城的規模效應已經開始顯現,逐步發展為華夏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
看著現在的橫店影視城景象,方彥心裡也是說不出的感慨,他前世當網路電影導演的時候,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這裡。
和現在相比,未來的橫店影視城更加繁華,已經形成了創作、拍攝、製作、發行、交易到衍生產業為一體的影視文化全產業鏈。
從裝置到道具、演員,你只要想到的都能得到滿足,毫不誇張的說,在橫店可以“拿著劇本來,帶著片子走”。
方彥四處溜達著,看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包子鋪,一下子又觸發了回憶。
“老闆,來兩個肉包子。”
“好嘞,稍等。”
買到包子後,方彥大口咬了一下,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笑容。
嗯,還是未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老闆,要兩個肉包和一個素包。”
方彥隨意轉頭一看,立馬就發現了一個明星,“大俠專業戶”趙紋卓。
這就是橫店的特點之一,明星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你可能買個早餐就碰到了。
在這個地方,你不要覺得自己是明星就了不起,比你厲害的大腕多的是! 。。
原域名已被汙染,請記住新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