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拿到手裡,蘇韻婉就迫不及待的去看,結果一開啟發現,這信根本不是何項北寫的,而是顧遠之。
顧遠之不知在誰那聽說,何項北已經去參軍不在麥禾村,故而,這封信的名頭是直接寫給蘇韻婉的。
信的內容很簡單,顧遠之說自己到京城以後,一直在忙著配合上司查案子,才一直沒有和這邊聯絡。
寫信以前,他已經上摺子,將麥禾村有高產糧種的事情告知皇上。
皇上原本是決定,將此事交給昔陽縣現在的縣令曹兵去辦理。
顧遠之卻不放心其他人,主動申請願意親自走一趟昔陽縣,將糧種帶回去。
皇上覺得這樣更為穩妥,封顧遠之為欽差,到昔陽縣帶回高產糧種。
顧遠之人還沒出發,就送出了信件,估計用不了多久,人就會到。
這下,蘇韻婉總算放心了,她家的這些高產糧種,若是不能交到放心之人的手中,寧願當做糧食自家人吃掉,也不會給曹兵那個狗官拿去為自己邀功。
有了顧遠之這顆定心丸,何家可以安心收糧食,等待後者的到來。
令人意外的是,顧遠之趕來的速度非常快,何家這邊的糧食剛剛晾乾入庫,人就到了。
顧遠之看上去,比在昔陽縣做縣令的時候瘦了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急著趕路的原因,人看上去有些憔悴,但精神頭還不錯。
如今何項北不在,何家都是女眷,他為了避嫌,直接去了何家老宅那邊。
何老爺子親自張羅飯菜招待顧遠之以及他從京城帶過來的隨從。
吃過飯,顧遠之就迫不及待的去檢視何家今年的收成。
雖然去年冬天鬧了雪災,但並沒有影響到今年的年景。
麥禾村的人,無論種植的什麼,都是大豐收。
何家院子裡,玉米堆得和小山一樣,顧遠之也算是大開眼界。
他清楚何家只有十一畝耕地,不用稱重,只需目測一下這些糧食,就可以確定其產量極高。
蘇韻婉收到顧遠之的來信,在秋收的時候,特意記錄了玉米的畝產量。
她告訴顧遠之的數字是,家裡今年種植玉米的畝產量是九百七十斤。
顧遠之曾經在何家品嚐過玉米麵做的餅子,知道這種糧食飽腹感極強,他聽了蘇韻婉報出的畝產量後,激動的對隨從說道:
“看到沒,咱們夏華國有這麼高產量的糧食,以後再也不用擔心百姓會吃不飽。”
隨從在京城也是有差事之人,聽了顧遠之的話,激動得手舞足蹈:“是啊,我夏華國的百姓以後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兩人在這裡高興了一會兒,顧遠之並沒有忘記正經事。
“何夫人,你家種的玉米,朝廷全部收購做種子,你這裡沒有意見吧?”
蘇韻婉笑著頷首:“當初就答應大人的事情,我怎麼可能不願意,不光我家種的這些玉米,老宅種的也一併賣給朝廷做糧種。”
蘇韻婉可沒有說送,她又不是什麼大聖人,能夠無私的將這麼高產的糧種無條件賣給朝廷,已經是她大仁大義,若是換成自私一些的人,有了這樣好的種子,自家偷偷種植,然後高價售出,可以獲得更高的利益。
顧遠之自然聽出了她話中的意思,連忙從懷裡掏出一疊銀票,交給蘇韻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