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童做事總是很有效率的,第二天中午之前林啟就在自己d站動態裡刷到了心心做的影片。
不知不覺心心的粉絲數也突破百萬大關了,並且這個影片釋出後還會漲不少粉絲,這裡面當然有程雪童幫她造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她自己的努力。
她現在也是名副其實的大up主了,只是她還是不怎麼喜歡接商業廣告。
現在的粉絲其實對up主接商業合作這件事還是很寬容的,只要影片質量不下降,都是不反對甚至是鼓勵up主“恰飯”的。
但心心總是會找各種理由推脫。
林啟透過程雪童的暗示可以得知,心心這段時候某項開支比較大,經濟情況不是很樂觀。
對此林啟也專門去問了她,但她一口咬定自己不缺錢,堅決不接受林啟的接濟。
林啟也沒有辦法,只有等回去了再說。
......
第二天的複賽如期進行,50名初賽王者聚集在一起,進行最後的排名角逐。
複賽的規則相當複雜,但時間戰線卻拉得不長,換句話說,就是十分緊湊。
大致的規則方向是多輪迴圈賽,累加積分。
這50名複賽選手看起來就不像初賽環節裡那些人那樣普通了,雖然個個年紀不大,但氣度都相當不凡。
芊芊依舊是這50個人裡年齡最小的。
第一次來到複賽考場,林啟三人就被其他選手及其家長重點關注了,可以看出來大家的訊息都很靈通。
考前的相關論壇帖子裡有人做出預測,芊芊最後的排名應該在四十左右。
複賽的難度的嚴謹性確實遠遠大於初賽,主要體現在考察範圍的全面性上,也就是儘可能地排幹“運氣”成分在競賽中的佔比。
芊芊真的是所謂的偏科型運氣選手嗎?
或許是有一點的,芊芊畢竟年齡小,在知識面上趕不上那些15歲左右的少男少女。
但接下來五六天時間裡,芊芊向這個考場裡的所有人證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我可以偏科,但你們卻不可以完全戰勝我!
應用技術領域的考題不會,那確實是我見過的應用例項太少,直接放棄。
實驗操作領域的考題不會,是因為我根本就沒有進過實驗室,無法得分。
但是!
只要是把這類題目除開,切換到推導,定理,建模,證明領域,我就一定是滿分!
芊芊的表現幾乎是驚豔了考場上的所有人,這個小姑娘要麼零分,要麼滿分!
幾天的角逐結束,芊芊的排名順位定格在了第11名。
再也沒有第二個選手的分數分佈像她這樣奇葩,只有0和10,也沒有哪個選手能在這樣吸引賽事工作人員的注意力了。
就算是排名順位一直保持在第一的那個澳洲小帥哥arlen,在沒有到自己競賽輪次的時候都會去芊芊那個考場看她。
他雖然是這次競賽裡十拿九穩的no.1,但他真的對芊芊非常好奇,畢竟他今年已經15歲半了,是參加mt的極限年齡了,而芊芊只有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