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網的中心資料庫伺服器目前設在寶陽,星網的波導訊號自然就是以寶陽市為核心點,向四周輻射。
每臺波導器的發射訊號都能和50公里以內的其它波導器訊號構成聯結訊號。
達成一萬次串聯的波導器聯結訊號,能夠構成更強烈的深度達到1000公里的波導訊號源,輻射開更加廣域的面積。
因此,只要波導訊號未曾輻射到的區域,星網公司是絕不會透過稽核,前去進行裝機服務的。
在模擬人生世界裡,吳響忙著賺取資金,好為現實世界公司購買波導器生產線和波導源材料,忙得連同住柳溪的情人裴琦都沒有空見面。
回到現實後,吳響一樣忙得暈頭轉向。
波導器工廠的生產線需要他去安裝和除錯,並進包裝生產線後,也要吳響重編生產程式。
忙完後,吳響又要看著社群的星觸媒系統是否穩定?
更重要的是,星觸媒公司和寄服器公司不是獨資,而是有軟銀和紅杉外資入股的合資公司,很多檔案就必須吳響及時批示和處理。
對財務的監督,更是重中之重,軟銀和紅杉都派有代表進這兩家子公司的財務部,監督這兩家公司的財政狀況。
當然,這兩個財務代表監督星觸媒和寄服器這兩家公司的財政狀況,並不是要管著軟銀和紅杉已投資進來的四億美元的使用情況。
那四億美金,在換取了星觸媒和寄服器的股份後,已經是吳響的財產,無論吳響如何使用這筆資金,都和軟銀和紅杉不在有任何關係。
因為這筆投資,在達成合作之前,吳響就已經在合約註明這筆資金使用權自由,而不是限定於寄服器和星觸媒兩家子公司的開拓上。
商業上,確實有許多風投對他們所看好所投資的公司,對他們所投資的資金做很多的使用限制。
但那大多數是投資者強勢,被投資者有求於人的情況下。
吳響的星網公司則恰恰相反,是軟銀的孫淳三和紅杉的邁克爾看好吳響的星網公司,主動揮舞著鈔票想要投資吳響的星網公司。
可惜吳響對星網公司的股權那是油鹽不進,一丁點的股份都不會讓出來。
後來還是吳響丟擲來的兩個概念寄服器和星觸媒引起了孫淳三和邁克爾的極大興趣,從這兩家還沒成立的子公司裡開了突破口。
饒是如此,一開始孫淳三提出投資一千萬美元,分別換取星觸媒和寄服器這兩家子公司的50%的股份,被吳響毫不猶豫的拒絕。
哪怕孫淳三和邁克爾輪流提升投資金額,投資金額高達一億美元,吳響也始終沒有鬆口。
一億美元就要換取寄服器和星觸媒各50%的股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經過一番拉鋸般的討價還價,最後還是在吳響講述寄服器和星觸媒存在著的更多的美好概念,並且已經百分百會實現那些概念後,孫淳三和邁克爾才真正被打過。
最後的結果就是軟銀和紅杉各投資星網寄服器遊戲平臺公司一億美元,合計兩億美元,分別獲得15%,合計30%的股份,以及再分別投資星觸媒一億美元,合計兩億美元,分別獲得10%,合計20%的股份。
吳響完全佔據強勢地位,主導了這場商業談判。
與其說是軟銀和紅杉進行投資,不如說是吳響賣掉了寄服器和星觸媒的股份。
寄服器一經開放,哪怕僅有十家遊戲公司,也已經是盈利的公司。
根據遊戲公司寄載伺服器所選擇的線上人數的不同,所寄載伺服器的價格也不同。
比如可容納十萬名玩家同時線上的寄載伺服器,每月的租金為十萬,可同時容納三十萬玩家線上的寄載伺服器,每月租金為三十萬,以此類推,一百萬線上的寄載伺服器,每月租金自然也就是一百萬了。
這價格看似貴,實際一點都不貴。
任何一款遊戲,哪怕只是最簡單的網頁遊戲,只要單一伺服器內同時線上玩家的人數有十萬,那要盈利都是極其簡單的。
有那麼多的玩家,就證明這款遊戲有值得玩家喜愛的地方,玩家只要喜歡這個遊戲,那就肯定捨得花錢,花點小錢。
也不用多,只要玩家每天花個一兩元,十萬人,那至少也十幾萬,一個月那會是多少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