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時的社會背景,人們的認知來說,這樣的想法非常正確。
畢竟這國跟國之間是要打仗的,打仗意味著什麼,打仗就意味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直至到了最後大秦強勢崛起,歷經了那麼多代人,最後開始一路東進將整個天下徹底的統一。
而他秦始皇的功績,後人對他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個暴君,他征戰六國在這期間,讓六國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也有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結束了中原紛爭的局面,讓整個天下徹底統一。
而統一的天下最大的好處,那便是有一箇中央集權的朝堂,這天下百姓不會再發生戰亂。
整個中原諸侯紛爭,天下戰亂不斷,這樣的一番比較,其實統一的國家你會發現這戰爭不再有了。
除非是發生農民起義,因為原因讓百姓民不聊生,才會發生大規模的內戰。
除此之外,百姓還是安居樂業的那種。
說起這些,李二的臉上浮現出笑容。
其實若說是大秦的時間,距離還是比較遙遠,就如同那漢朝,那漢武帝集齊歷代帝王的家底。
興兵北上,征戰了北方的草原人,將其徹底征服,讓大漢的江山又穩定了百年。
若不是因為這漢朝是自己玩壞的,老百姓又民不聊生,李二感覺還可以堅挺多少年。
雖說消耗了幾代人之力,但是讓整個天下國泰民安,其實這樣的代價也是非常小的。
就如同此刻的大唐,其實也面臨著相同的選擇。
周邊異族橫行,比當時的環境更為惡劣,雖說如今的大唐李二有信心比之前的歷朝歷代實力都要強。
但是他李二也明白,這周邊異族與之前的那些朝代相比,也更為兇狠。
如今的大唐就是因為有了這番強大的實力能夠予以鎮壓。
如果說這將來有一日,我大唐的實力變得微弱,到那個時候與我大唐百姓而言,這群異族也會發了瘋的前來大唐征戰。
屆時百姓將會民不聊生。
說起這些,想起這些百姓將會民不聊生,之前與周邊部族展開的戰鬥,像這種所造成的損傷相比,此刻都是顯得無足輕重吧。
百姓之所以是百姓,那是因為他們對這些事兒根本就不懂。
如果說百姓都能夠看到自己所看到的這些事清清楚楚的明白,那還是百姓嗎?
自己如今所做的這些事兒,也不許任何人對其做出任何的評價。
只要自己認為問心無愧,那麼這個事情就可以做,即便是留下罵名又能如何?
自己的心態其實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過程,像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就連他李二自己都沒有發現。
原本的自己十分的希望得到眾人的吹捧,而如今經歷了這麼多之後,突然發現真像賢弟所說的那樣,有些時候有些事也沒必要太過於去計較。
真像賢弟所說的那樣,自己不能把事情看得太重。
作為帝王當做的就是問心無愧,為百姓安身立命。
真是沒想到這來了一趟旅遊,竟然又讓自己領悟了這麼大的道理。
若是有朝一日,這天下的百姓也能有這般,想去哪裡遊玩便可以去哪裡遊玩。
若是如此,那將會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