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是呀,這一次可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老話說的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其他的大臣也是連連點頭應和。
像今日的這種機會,若是想著將來再搞,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下方的群臣,連連點頭應和。
老話說的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陛下,微臣倒是覺得,我們當務之急是防守東北的高句麗為主。
而不是與他高句麗人發生爭執。
如今正值我大唐要春耕,同時呢,我大唐也要提防那北方的突厥人叛亂。
同時我們前去鎮壓那羌族人,也派遣了大量的將士。
除此之外,那西南邊關的吐蕃人,也是趁機在我大唐背後捅了一刀。
我等也要派遣將士前去征戰。
那遼東高句麗,哪怕他們現在發生內亂,我等也不能前去介入。
若是因為我大唐的介入,讓他們內部在重歸於好。
到那個時候共同對抗我大唐,與我大唐而言得不償失。”
有句話說的好,唇亡齒寒。
他們發生內亂,打得天翻地覆,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他們高句麗人自己人發生的爭鬥。
是屬於他們高句麗自己的內部。
而他們在發生爭鬥之時,並沒有外力進行介入。
如果說關鍵時刻我們外力介入了一番,他們也肯定知道,我大唐前去征戰,肯定會把他們徹底的摧毀。
哪怕是他們有人投降,等待他們的也肯定是覆滅的一條路。
到那個時候,也許雙方會重歸於好,共同對抗我大唐。
這樣一來,我大唐是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反之要是我大唐不這樣做,就讓他們爭鬥。
雙方會爭鬥的更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若是在關鍵時刻,我大唐派遣人手前去暗中支援他們雙方,讓他們雙方打的是天翻地覆。
到那個時候我等把吐蕃人解決完,大軍直接征戰,一鼓作氣,定然能夠把這高句麗人收服。
那朝廷的大臣說完。
其餘的朝堂大臣又小聲的嘀咕的起來。
被他這麼一說,這事情還真是這麼情況。
如今我大唐國力還是屬於正在恢復的階段。
若是戰鬥,是屬於四線作戰,兩線作戰,兩線固守,太窮兵黷武了,不利於大唐的穩定。
李二聞言思索片刻。
“沒錯,諸位愛卿言之有理。
雖說這高句麗人非常的可惡,我大唐恨不得立刻派遣將士把他一舉征服。
但是此刻對於我大唐來說,確實不太適合繼續分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