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這遼東之地,皆屬於中原王朝。
那魏晉時期遼東地區,中原王朝從在那設立郡縣。
只不過這魏晉之後,這中原混戰,又被稱之為南北朝時代。
南北朝時期,在南方的勢力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穩定,哪怕是改朝換代,民族比較單一。
但是在北方的民族,就是複雜多變。
經歷了好幾個政權,最早是以鮮卑族建立的王朝。
再到後來鮮卑建立的王朝,移風易俗,融入到中原。
又經歷了幾個朝代,那北方的勢力崛起,遼東之地也趁機被高句麗所佔據。
氣死嚴格來說,那高句麗人,與中原人,也算是同根同族。
都是不斷的遷移北上,入遼東與當地的部族,相互聯姻,最後組建新的勢力,而建成的國家。
他們不像突厥人那樣,高句麗人一直在向著中原學習。
他們也修建了高大的城池,學習原文字,就如同一個獨立的中原國家。
但是他們盤踞在大唐的東北,物產豐富,種族錯綜複雜,相互聯合在一起。
對於中原來說,東北地區的威脅,甚至要強過任何一個地方。
這也就有了隋朝統一了整個天下之後,隋朝的皇帝,開始興兵,征戰東北高句麗的原因。
然而理想是好的,現實很殘酷。
隋朝數次東征高句麗,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到了最後,勞民傷財,加速了王朝的滅亡。
百姓揭竿而起,天下紛爭,隋朝滅亡,大唐統一。
大唐的統一,也繼承了整個隋朝的一切。
同時大唐對於位於遼東的高句麗,也恨不得要將其徹底消滅。
只不過當時對於大唐的敵人,只有那北方的突厥更為強盛一些。
所以那個時候的想法是要滅了突厥,直到把突厥徹底剿滅之後。
本來是想著再發展發展軍事實力,再休養休養,如今又殺出了一個吐蕃。
這吐蕃人,在西南邊關與我大唐搞事。
那隋朝4周全部安定,騰出手來,要解決遼東的高句麗,都沒有解決得到。
如今的大唐雖說強盛,但是他李二也有自知之明。
大後方不穩定,自己無法騰出手前去征戰遼東。
今日聽到八百里加急,一股非常不好的想法呈現了出來。
難不成是這群盤踞在遼東的高句麗,前來征戰我大唐了?
如今這西南邊關,吐蕃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完。
這東北的高句麗,竟然過來想著趁火打劫?
讓李二的心情變得十分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