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皇。”
李承乾又從頭開始講了起來。
治大國如同烹小鮮,這句話李二知道。
是出自老子寫的道德經裡面的那句話。
結合前後因果的關係,李二知道,可能是賢弟認為他讀書是要將來做官,提前給他講一些做官的道理,只是這個道理說的很透徹。
“什麼,乾兒,你還去了廚房炒菜?”
就如同剛剛長孫皇后那震驚的模樣,李二直接呆立在一旁。
堂堂的太子,大唐儲君,未來的帝王,前去廚房跟那群廚子一樣做飯這是何道理?
“啊,乾兒,難道你沒有跟你趙叔叔說,君子遠庖廚嗎?”
“父皇兒臣說了,但是趙叔叔說,這古人說的話也不一定全是正確的。
這古人說的話也不一定全都不正確。
我們要學習古人說的那些話,裡面正確的來聽。
去除掉那些錯誤的話,從而總結出適合我們現在發展的。
只有透過勞動,體驗勞動的樂趣,只有嚐遍了百態,才明白這芸芸眾生!
父皇母后,我可以今晚跟你們二人做一份炒雞蛋!”
“哈哈哈哈,你趙叔叔說的沒錯。
只有你瞭解底下的百姓,體會到底下的百姓,知道他們吃的這些苦,才會感同身受。”
自己作為帝王,為何會下達這些符合百姓的命令?
那是因為自己還是秦王的時候,領兵作戰,每一次路過城池,都會親自禮賢下士,深入百姓。
這樣一來這百姓真正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自己才能夠真正的瞭解。
只是如今自己成了帝王,乾兒成為了太子。
這當太子的並沒有去民間體會到這民間疾苦。
若是一個從小就能體會到民間疾苦的人當了帝王,定然更能夠深入的理解百姓。
“沒錯,這件事情你趙叔叔教的很對,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嗎?”
緊接著他又把這幾日學到的東西,依次跟父皇母后展示了一番。
包括做的每一件事情,趙牧給他講的這些道理。
這些道理都是他們這些在皇宮的夫子,從來沒有教過的。
李二露出了笑容,抬頭看著長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