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道而來的鋼球,或者被月球自治領稱為缸筒,在接近月球軌道之時便被月球引力捕捉,
經過精密計算的缸筒們的行進速度和軌道姿態都是提前設計好的,
被月球引力捕捉之後,所有的近月缸筒都順勢進入了著陸狀態,
在“覺察”到引力變化之後,
每個幾乎正圓形的缸筒正面都噴出一道道細密且大量的氣體用以緩衝和減速,
第三基地在瞬間開啟了定向的引力牽引,
三臺體型比“泰嶽”還要大上三分的機甲騰空而起,昂首肅立,
基於月球引力設計製造的“泰嶽”升級版,被月球自治領定型為“月重”,
比泰嶽多兩條機械臂,總計四條機械臂的月重,配備專用的無線供能系統,
以及月球基地獨立設計的外接推進器,就近取材,用最便宜且清潔的氫能升空,
極端情況下的作業時間可達三個小時!
這比木星基地壓縮站能夠一次性供給月球基地的最大接收時間還要多半個小時!
這個機甲的設計其實是有點浪費的,因為根據數學家根據期望和機率來進行計算,
哪怕是極限作業時間和所有缸筒抵達並接收的時間相等,都是極大的浪費!
這樣一味的增加作業時間,一味的以量取代質,這就是懶政,這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專家的意見振聾發聵,有理有據。
可惜了,審批“月重”超重型機甲的人,
正好是聯邦機甲稽核小組的組員,
薛寧。
“只有絕對的安全才是真正的有必要,至於浪費錢,呸!”這就是薛寧的回答。
這實在是有點捅了馬蜂窩了,
如此不從善如流,
如此不聽專業意見,
如此剛愎自用,盲目自大!
自此以後,薛寧之名,在學術界和研究界等同於“狗屎”,被專家們集體當成了一個科學白痴,
被徹底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我知道那些專家是怎麼計算的,我也不是不相信科學和資料,
但是我知道一點,那就是一旦有失,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人不是機器,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嚴格的按照最佳方法進行操作。
聯邦的能源安全不得有失,
月球的基地安全不得有失,
我們的人才安全不得有失,
相對來說,區區成本,又算得了什麼?
難道你們覺得,錢比人更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