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一刻……
陸雲回到2022,開始收集更新的量子物理資料。
然後回到2000,將這些新的量子物理理論和實驗交給潘立山。
這樣的操作,陸雲連續執行了五次。
而時間線也因為陸雲的操作重新整理了五次。
就這樣,一直刷到了2005年。
這一年……
龍國的量子物理基礎,已經遠遠超出了西方。
有大量的量子物理研究人才正在準備來到龍國……
而有關量子物理在各個方向上進行研究的學者們,也像是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
在2005年,潘立山已經像是坐著火箭一樣的向上攀升。
他身上的頭銜以及發表論文和進行實驗的頻率,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撼!
2005年,潘立山在某大學的興趣講座上,很是謙虛的說道:
“厲害的不是我,我只是一個傳話筒罷了。”
他的話,成為了當年高考作文的題目。
主題自然是一個謙虛又奮進的天才。
然而其實這個主題,就連出題老師都理解錯了。
潘立山會這麼說,完全是字面意思。
2005年7月。
陸雲知道對撞機還沒有建好。
但是此時已經是將“大陸架震盪實驗”的實驗圖交給潘立山的時候了。
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手上握著的資源……
都已經達到了陸雲最開始預想的要求。
唯一與陸雲設想當中有所不同的是……
2005年,太早了。
而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好訊息。
有足足十八年的時間,讓“大陸架振盪實驗”落成!
此時,陸雲正在潘立山在龍科院的辦公室裡。在2004年重新整理之前,陸雲就已經拿到了一張潘立山給他的工作證。
“老陸。”
“我今年9月份就換到單獨的辦公間……”
“你就不用顧及這麼多了。”
當潘立山接過那份圖紙時,嘴上如此說道。
陸雲則是無所謂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