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吉翔給鄒主任講了一遍孟慶非當時的所作所為。
只是略有嗜睡,而且還是老人家,鄒主任把自己帶入進去發現如果是自己的話肯定不會意識到患者有問題。
很有可能把患者放走,直到患者出事,患者家屬和自己都不認為這是一次誤診。
鄒主任認真而嚴肅的上下打量吉翔。
不過嚴肅的氣場隨著一聲“呲熘”蕩然無存。
……
……
點評間裡。
光頭主持人看到這裡側頭問道,“沉老師,我身邊也有同事、朋友做過息肉切除手術,都沒事兒。您覺得類似的問題是不是很少出現?如果有可能避免的話,我們要怎麼做?”
沉教授微微頷首,回答道,“絕大多數息肉切除都不會出問題,其實一附院內鏡手術做的相當不錯,而且分級手術,超過1.5cm的息肉找胃腸外科會診、處置。這種協作的方式很棒!”
“至於預防麼,我不認為能做到。咱這麼想,如果可以做到的話,不管是鄒主任還是消化內科的老總,都不想患者半夜出血,趕過來急診急救,您說是吧。”
主持人嘴一歪,笑容有些賊。
他只是引出一個話題,真正想問的事兒在後面。
“沉老師,我大約明白您的意思。”光頭主持人的嘴越來越歪,幾乎歪到了耳根。
“可是有一件事我沒想懂,吉翔醫生為什麼會展現出一種未卜先知的能力呢?”
沉教授沉吟了幾秒鐘,表情凝重。
“我舉個例子,可能不太恰當,但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您請講。”
“不是唯心主義。”沉教授道,“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總結了圓錐曲線理論,一千八百年後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將其應用於行星軌道理論。
數學家加羅華公元1831年創立群論,一百餘年後獲得物理應用。
公元1860年創立的矩陣理論在六十年後應用量子力學。”
“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歐幾何的實際應用,但他抱憾而終。非歐幾何誕生一百七十年後,這種在當時毫無用處的理論以及由之發展而來的張量分析理論成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我們臨床也是這樣,很多事兒並不是唯心主義的迷信說法,只是有些內在聯絡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理論支援。”
“工作時間長了,醫生多多少少都會信命。”沉教授道,“越是‘作’的患者,就越是可能出事。”
“呃……”光頭主持人滿臉黑線的看著沉教授,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就這個患者舉例,一般患者哪怕因為在醫院留觀的條件不好而回家休息,都會遵醫囑最多喝點粥。動畫內容,我覺得是如實反應了手術的場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一切都很好解釋。”
其實臨床上的描述很直接——這人的命到了,根本不是醫生護士能救回來的。
要不然為什麼使勁作?
這是這種濃郁唯心主義的話沒法說出,節目也過不了審。就這,沉教授還要說一大堆的科學“廢話”當成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