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泰想了想,便照著自己的想法如實答了。
胡三針點點頭,道:“你初習武不知緣由,後來知道所學對生活大有助益,再後來又知可憑之自保。但說到底,習武便是能讓你更好地活下去的手段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能讓你過上好日子的方法。那我還是問你這個問題,習武,最終是為了什麼?”
方泰再度沉默。
胡先生說的乍一聽好像再說些廢話,但往深處一想,如果自己不習武,轉而學習機關術,也能自如地應對山中的猛獸和世間的惡徒。若學的是縱橫術或者馭民術,自薦於某位大人,日後未必不能官居高位,甚至能擁有更大的能量去為師傅報仇,尋找父母的死因。
想要在世上活下去,有的是辦法,那些個不會武功的富商不也比自己過得更好麼?
那自己學武最終是為了什麼?
胡三針看方泰陷入沉思,又道:“自古以來,醫武不分家。我等醫者學藝之時,首要的便是將人體瞭解得通透。內腑臟器,筋骨經脈,都要熟知,如此才能望之即可斷病。若說醫者是要了解並掌控旁人的身體,那武者便是要掌控自己的身體!這才是習武最終的目的。”
一句話把方泰講得頓感豁然開朗。
對啊!
無論自己最終要用武藝去做什麼,那都不是習武的最終目的,最多算是以武藝為倚仗,這樣的目標隨時可以換。
而習武本身,最終極的,最樸素的目的,不就是透過不斷地鍛鍊,更加自如地掌控自己身體嗎?
無論是武者,還是宗師,甚至那傳說中的道境,都是致力於對人體本身的開發,不過因為使用身體的程度不同才有境界之分。
自己練成的無相槍勁,說到底也不過是將身體裡面的力道外放出來,附加在槍桿上而成,最根本的仍然是對肌肉和內息的掌控。
那剛剛自己始終無法將無相槍勁練到四肢之上,也不過是因為對自己身體的掌控程度不足而已!
若是把無相槍勁的要訣告訴沈宗師,說不定他嘗試幾遍便能成了?
想通此節的方泰恍然大悟,急忙對胡三針鄭重行禮道:“先生高見,高泰受教!”
胡三針得意地捻著鬍子道:“你跨越千里,行走江湖,有武藝傍身也不算什麼稀奇,但這根基卻終究要打的牢靠,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樣吧,你此前所學的拳腳盡忘了吧!我教你一套百花谷的五行拳。”
方泰聞言瞪大了眼睛,道:“啊?平高泰眼拙,竟不知先生身負高強武功,乃是隱士高人!小子多謝先生授藝!”
五行拳?胡三針?
此前得到的訊息中也沒說此人會武啊,莫非他當真是深藏不露?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人家願意教授,不說是恩情也是情分,方泰口中道謝之時,便翻身跪地,要衝胡三針大禮相拜。
胡三針得意地哈哈大笑。
胡文秀卻從屋裡走出來,扯住方泰的胳膊,無奈笑道:“阿泰你莫聽阿爹逗你,這五行拳就是剛才阿爹打的那套,是醫家中流傳的健身養生之法,算不得武功,也對不得敵。你拜他倒不如把今後的伙食包了,我來教你都行。”
啊?
方泰又再度愣住,早上自己看見胡三針在院子裡慢吞吞地比劃,像拳又不像拳,倒更像是模仿熊牛虎鶴等動物的舉止,原來那便是五行拳嗎?
這般慢吞吞地想來當然不是什麼高深的武功,此時胡文秀說她也會,那便更不值得自己學了。
原來是胡三針在戲耍自己不成?
見閨女拆自己的臺,胡三針也不惱,仍舊笑吟吟的對方泰道:“高泰啊,文秀說的倒也是真,這本事她也會,但你也別覺得老夫是在逗你。你知不知道我醫家的這套五行拳已經流傳五百多年,是當年神醫華佗所傳,乃天下間數得著的築基之法!”
五行拳,華佗。
方泰頓時瞭然,道:“華佗所傳,那小子知道,不是叫做五禽戲的嗎?我雖沒練過,但也聽過,先生莫要哄我。”
胡三針搖搖頭,道:“五禽戲,五行拳,似是而非。五禽戲乃是華神醫流傳世間,普惠萬民的簡易之法,而這五行拳卻是醫家正宗。經習練此法,更能夠細緻地體會身體細枝末節之處,逐漸增加對身體的掌控,正是對你這種情況最佳的應對之法。”
這五禽戲、五行拳還有這樣的不同嗎?方泰心中將信將疑。
不過看胡三針剛才的動作,又的確和自己所知的五禽戲大不相同,也因此沒有第一眼辨認出來,說不定其中真的有什麼奧妙?
正疑惑間,胡三針那邊將身一挺,鬆鬆地站了,雙手往身側一垂,對著方泰說道:“說一千道一萬,你跟著老夫練上一遍便知,來!虛靈頂勁,意在力先,這是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