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大汗,周國樞密使謝玄率大軍已至大興城!”
受降城下,一身甲冑的耶律齊騎馬立於中軍大陣前,正面色肅然地望著激戰不已的受降城頭,忽一騎探馬急衝而至,帶來個不太妙的訊息。
“嗯?”
一聽謝玄已至大興城,耶律齊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瞥了那名探馬一眼,卻並未出言追問詳情,只是輕輕地嗯了一聲。
“稟大汗,阿勒次將軍有奏報在此,請大汗過目!”
一見耶律齊面色不愉,那名探馬忙從懷中取出了一卷布帛,雙手遞到耶律齊馬前。
“傳令!收兵!”
耶律齊接過布帛,掃了一眼,也無甚表示,只是一揚手,下達了收兵的命令,而後也不等攻城兵馬退回,自顧自的策馬向大營方向奔去,簇擁在其身旁的一眾將領見狀,紛紛縱馬跟在耶律齊的身後返回了中軍大帳
耶律齊一回營,便進了中軍大帳,渾然沒有召集諸將議事的意思,一干遼國大將皆面面相視不知所謂,可畏於耶律齊的威嚴,無人敢擅自去問。
唯有耶律楚材不懼,徑直闖進了中軍大帳,也不管耶律齊是什麼想法,以略帶埋怨的口吻道:
“大汗,我等大軍已經在此耗費多時,受降城還是久攻不下,咱這五十多萬人馬,人吃馬嚼的可要不少的糧食!不如咱等繞過受降城直取甘雍腹地,那裡可比攻這受降城容易多了!”
“六弟勿急,本汗停留在此,自是有道理的。”
看著著耶律楚材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耶律齊不由一笑,一壓手示意耶律楚材入座,不緊不慢的說道。
“大汗此話怎講?恕臣弟愚鈍,還請大汗明示。”
一聽自家兄長說得如此淡定,耶律楚材不由一愣,疑惑萬分的坐在了下來,皺著眉頭想了想,還是不得其事,便開口追問道。
“六弟以為那謝玄何許人?”
耶律齊沒急著解釋,而是笑著反問了一句道。
“這……”耶律楚材愣了愣,狐疑地看了其兄長一眼,不知道耶律齊是什麼意思,試探的說道:“世之名將?”
“不錯,此人有膽有識,謀略過人,實勁敵也,若不早除,日後必是我大遼之患,現在那周國小皇帝派其來戰,既然來了,為兄可不打算讓他走脫了去!”耶律齊自信地一笑,放了句豪言,直聽得耶律楚材不知所以。
“只是這計將安出?”
耶律楚材自知論行軍打仗他還行,但謀略上遠不及兄長耶律齊,便趕緊追問道。
“此事易耳,為兄料定那謝玄此來必是打算以拖待變,左右不過是指望我等軍糧耗盡,迫使我軍自退罷了,既如此,逼其不得不戰便是大勝之道!”耶律齊顯然不打算瞞著耶律楚材,便笑著解釋道。
“不得不戰?這……”
道理是如此,這一點耶律楚材也能想得到,問題是該如何逼謝玄決戰呢,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旁的不說,只要受降城不破,謝玄便沒有前來決戰的理由,偏生這受降城又不是那麼好攻的。
這都圍攻了數天的時間了,除了平白折損了幾萬餘兵馬外,啥好處都沒撈著,很顯然,除非是受降城兵馬自己出城找死,否則的話,光靠強攻,沒個把月的時間,甭想拿下受降城,耶律楚材便是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一個迅速拿下受降城的辦法來。
“六弟你就不用多想了,此事自有為兄計較,為兄有一事要六弟你連夜去辦,不知六弟可敢否?”耶律齊笑眯眯的看著耶律楚材在那苦惱的直饒頭,笑著說道。
“大汗有令只管吩咐,臣弟自當效死!”
耶律楚材聽耶律齊有事讓他去辦,整個人頓時精神了起來,一躬身,態度恭謹地回答道。
“好!本汗要你……”
耶律齊貼著耶律楚材的耳邊,小聲地吩咐了起來,直聽得耶律楚材雙眼瞪得渾圓,滿臉的激動之色……
廣安郡位於雍州西北邊陲之地,治所石城,毗鄰祁水,自大周建國起便派軍屯田於此,農牧業十分發達,是雍州北部七郡中最富庶的一處地域。
又因地處大周與鐵勒交界處,駐有精兵八千員,在雍州諸郡中,兵力僅比朔方郡受降城略少。
郡太守楚孝德,青州海東郡人氏,於昭武五年舉孝廉出身。
已在這廣安郡任職近十年有餘,從廣安郡石城縣主簿幹起,一路升遷到了太守之位,至今已有六年多了,若是換個人久不升遷,怕早已是怨氣滿懷了。可這楚孝德卻甘之如飴,將一個偏僻苦寒的邊陲小郡治理的堪比大周腹地的富庶之地。
而如雖說遼軍大舉壓境之際,但這楚孝德依舊是該處置公務的處置公務,該問案的問案的,沒有半點驚慌之意。這不,午時都已過了,楚孝德依舊忙碌個不停。
“報,大人,城外有一騎自稱是朔方郡來使,言有緊急軍情求見大人,城防營的吳校尉不敢做主,已將其吊入城中,現已押到府內,請大人明示!”
楚孝德正在內堂處理公務之際,忽一名軍士急匆匆從堂外衝了進來,氣喘吁吁地報了一句。
“哦?快,快將人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