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享有五百年國祚,傳國兩百年時,天子周彰王闇弱,群雄並起,諸侯並胡族競相逐鹿中原,宣華、利奴、武陽、西涼、洛安、襄漢六國相繼稱霸,問鼎中原。周天子被迫向南遷都白帝。自此,天下逐漸走向統一。
周彰王八年起,襄漢連續三年大旱,漸有頹落之勢。
周彰王十六年,洛安國滅襄漢國,逼近絕龍關。
洛安王於襄漢故土設三國:華陵、瑞興、昭樟。其中以華陵最為強盛。
華陵王鍾離夏是原洛安太師鍾離嚳之子,坐擁十萬遁甲雄兵,熟諳奇門遁甲、摧山撼城法門,行軍打仗所向披靡、攻無不克。
鍾離夏原任洛安軍滅襄漢國主帥,因戰功卓著外封為王。
華陵國三面環山,據煙水與洛安、昭樟、瑞興相望。
南周適王十二年,鍾離夏出獵時遭昭樟軍隊誤殺。自此,華陵、昭樟兩國交惡。
南周適王十三年冬,鍾離夏之子、華陵新王鍾離棠以為先王復仇為由,親率三萬大軍強渡煙水,突襲昭樟國。
遁甲奇兵僅以七日攻克昭樟國都花禺,俘虜昭樟王劉故,斬首三萬。自此,昭樟滅亡。
適王十四年春,洛安國出兵七萬逼近花禺。
鍾離棠且戰且退,據守煙水。洛安軍主將童熙率軍衝陣,陷入埋伏。
九萬遁甲兵包圍洛安軍,兩軍激戰四天,洛安軍主帥童熙戰死,華陵軍斬首兩萬餘人,俘虜士卒三萬,僅有八千餘人逃回洛安。此戰,華陵遁甲雄兵僅折損七千人。
自此,華陵軍名聲大振,洛安國因此戰元氣大傷,隱顯衰落之勢。後人稱此戰為“煙水之戰”。
自煙水之戰後,鍾離夏的孫子、華陵成王鍾離辰坐擁十二萬遁甲雄兵,割據瀧水南岸兩州二十四郡,與洛安、瑞興劃江而治。
南周適王十六年,西涼進犯劍成關。
洛安國引軍西援,瀧水駐軍減少,鍾離辰以破竹之勢渡過瀧水,三萬遁甲雄兵直搗瑞興國都番離,二十日克城。
瑞興王劉牧戰死,瑞興滅亡。遁甲雄兵佔領瑞興全境,逼近洛安國本土。
洛安急調兵回援,引軍駐守瀧水旁的瀧郡。鍾離辰於瀧水鎖江搭橋,自此,華陵遁甲全數渡過瀧水,與西涼軍夾擊洛安。十六年東,華陵佔領瀧郡。
南周適王十七年,西涼軍潰退。洛安王調集兵力十五萬直逼瀧水,華陵遁甲暫退守瀧郡。
南周適王十九年,鍾離辰親征洛安,擊潰十五萬洛安軍,直下寒煙州十三郡。次年,鍾離辰於寒煙州商盧郡病重去世,時年五十一歲。
鍾離辰嫡長子鍾離嶺繼華陵王位,不久後竟也病逝,年近三十四歲。
鍾離辰次子鍾離嵐迅速控制局面,繼位華陵王,親征洛安。洛安興舉國之兵三十五萬與華陵軍決戰於洛安王都易城。
華陵王鍾離嵐親自督陣遁甲雄兵。遁甲雄兵以千人為一陣,各成八門金鎖陣,大小共計百餘陣。
鍾離嵐執杏黃旗揮下,頓時狂風大作,漫天沙塵直擊易城守軍。易城城頭,“洛”字大旗被狂風吹倒,頓時,洛安軍中人心惶惶。
十萬遁甲雄兵殺聲震天。鍾離嵐執旗再次揮下,天空中頓時烏雲密佈。突然,一道紫色天雷拖著長尾,劈向易城城頭的守軍。
隨後,共計九十九道天雷落下,洛安守軍死傷近萬人。
洛安守軍之中人人自危,竟出現陣陣騷動。華陵遁甲轉換攻勢,百餘座八門金鎖陣裹挾著漫天黃沙,掠向洛安守軍。
戰爭持續了十個月。一年後,易城破,洛安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