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玉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為了讓弟弟收心,從聚賢茶樓回來後,徑直去了三房找李氏。
李氏見他過來,還以為小兒子又惹禍了。自從姜良玉被過繼到長房,來三房大多是為了姜臻玉的事。
聽說他要留下來用飯,機會難得,李氏心裡開心的不行。連忙讓廚房做了幾道他最愛吃的菜,又趕緊讓人去叫姜三老爺回府。
吃過飯後,姜良玉這才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三叔,三嬸,你們擇日去肖家商議婚期吧。”
李氏和姜三老爺一臉驚訝,李氏問:“你今日是專為這事而來?”
姜良玉點頭,“三弟年紀不小了,不能再遊手好閒下去,日後三房還需他鼎立門戶,待他與肖家姑娘成婚後,我便為他找一門差事。”
聽了這話,姜三老爺和李氏十分贊同。
姜三老爺道:“良哥兒說得沒錯,他不成才也就罷了,必須得給我生個成才的孫子才行。”
那孩子最好像他大伯一樣聰敏能幹。
說到孫子,姜三老爺想起此刻正懷著身孕的青陽郡主,遂關心了幾句。
妻子的身體狀況一直讓姜良玉憂心不已,但他沒有表露出來,只說青陽郡主身體不錯。姜三老爺聽了很是欣慰,叮囑姜良玉好好照顧青陽郡主。
李氏時常往長房去,對青陽郡主的身體狀況瞭解得多一些。她生過兩個孩子,一眼就能看出青陽郡主的懷相不是很好。
她思慮再三,還是對姜良玉提了自己的想法,“良哥兒,郡主身子不便,不如暫時從曉園搬出來由你母親照管,待孩子生下後再搬回去,你覺得呢?”
其實姜良玉也有過同樣的念頭,只是青陽郡主執意要在曉園養胎。加之長興王府送了兩個擅長照顧孕婦的老嬤嬤過來,這樣一來,青陽郡主就更不願意出曉園了。
他只得婉拒了李氏的好意。
李氏見狀也不再說什麼了。
另一邊,青陽郡主用過晚膳後,在曉園久等不見夫君回來,便讓人去二門上候著。
約莫半半個時辰後,姜良玉回來了。
青陽郡主正在給未出生的孩子繡肚兜,見他回來,立即放下針線起身相迎。
姜良玉的目光落在桌上的針線簍上,眉頭緊皺,“這些東西交給針線房的丫鬟來做就是,你身子重,不能勞累。”
青陽郡主笑了笑,“無礙的。”
她輕輕撫了撫微微隆起的小腹,“只要想到這是給我們孩兒做的,我就一點也不覺得累。”
姜良玉臉色緩和下來,摟著妻子走到一旁的軟榻上坐下。
“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青陽郡主欣然應允。
隨即又問起姜臻玉的婚事,姜良玉告訴她:“我已同三叔三嬸說了,待三弟成婚後,便讓他去酈縣待上一年。”
“酈縣窮山惡水,三弟恐不能適應。”青陽郡主勸道:“不若就選一處離京都近一些的郊縣?”
姜良玉不贊成,“他太頑劣無狀,我要借酈縣磨一磨他的性子,避免他日後惹出大禍。”
青陽郡主想起姜臻玉醉酒與戚檀櫻拉扯一事,試探的問:“夫君是怕他影響阿檀妹妹的名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