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南方講話,到了93年,滬海開始大規模地推出辦公用地。
蓋了一大波寫字樓。
而寫字樓這東西建設週期一般是三年,這也就是說,93年蓋得那一大堆寫字樓,全都在96年推出集中上市了。
可是當時的滬海根本就消化不下來這麼一大堆寫字樓,再恰逢金融危機,那會的情況就是根本是供大於求,租金從96年到99年一再跳水。
大江大河裡面那蕭然就去玩這個了,搞寫字樓,結果租不出去,血虧了一大筆,順道還把楊巡給坑了。
為了註冊公司,許惜年在徐家彙邊上“借”了間辦公室,跟舞友借的,人家說反正也租不出去,賺不上錢,空著也是空著,你先用吧。
於是許惜年在滬海徐家彙邊上的寫字樓裡擁有了一間四十平米的辦公室,十七樓,從落地窗向外看,能看著東方明珠。
雖說是自己家的辦公室,不過許惜年也就去過兩次,那樓的外表是褐色玻璃幕牆,和白色的貼磚外立面。
這年代的寫字樓全這個樣式的。
就是這辦公室是在是雞肋,沒它不行,有它沒用。
綠芝現在一共也就三個人,辦公室這個階段實在沒啥用武之地。
許惜年一尋思,乾脆就在滬海租個門市,還能充當總店。
今年6月份剛取消了福利分房,開始推行起住房分配貨幣化。
像房地產中介這樣的行業還沒興盛起來。
許惜年先是去找了盛姐,盛姐朋友多,說她是地頭蛇也不為過。
“小許啊,這幾天和蘇晚聯絡過沒有啊?”
許惜年尷尬的笑笑,“沒有。”
盛姐皺了皺眉,“儂是男孩,遇到愛情要有搶佔山頭、攻堅克難的那個鬥志,男怕烈女,女怕郎纏,不要羞答答的不好意思嘛。”
“呵呵,這個再說吧,盛姐,你知不知道誰手裡有門市之類的可以出租,我們公司現在缺這麼個門面。”
“麼大麼小,儂這個孩子怎麼能叫我盛姐,以後得跟著蘇晚一起喊我奶奶。”
許惜年無奈,八字沒一撇的事,還整的上綱上線。
在盛姐的介紹下,華庭舞迷裡就有好幾個手裡有門店可以出租的。
共同點是離華庭都不遠,也就是幾公里的範圍之內,基本都坐落在徐家彙這一片。
還有幾個直接開口就問許惜年買不買,那價格是真心地便宜啊,最便宜一平甚至才剛剛4000塊。
這些商鋪的位置也都招財,不是李青山那樣犄角旮旯裡七拐八拐才能找著的診所,基本都是臉面衝著大街的好位置,甚至有些本來就是商場一樓的門店,最次的也能露出來個招牌。
真正的黃金旺鋪。
這比普通的房子漲價更快,更值錢。
只是對於有些雄心壯志的許惜年來說,投資於房地產固然安逸,穩定,但無疑是最差的一種投資方式。
回報太慢了,也太少了。
他的現金流本就不多,像這麼收幾家商鋪,最小的二三十平,最大的一百多平,他撐死最多也只能收個兩三家。
收租都收不了個多少錢,多沒勁啊。
光聽這幫老克勒侃侃而談是不行的,最好還是親自去觀察觀察人流量,才能判斷出一家商鋪的價值。
這就是窮老闆了,兜裡沒多少錢,這種細枝末節都是要往出摳的。
在筆記本上記錄下幾個聽起來有些心動的地方,觀察了兩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