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濟茅塞頓開,“朕明白了。”
于謙笑而不語。
他倒想知道陛下到底明白什麼了,又要怎麼操作才能把蒙古諸部留下來。
朱見濟道:“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操作?咱們總不能直接對蒙古諸部說,這幾年你們被我大明打的太慘了,朕太仁厚,實在不忍心看你們每年都凍死餓死一大堆人,所以朕打算給你們送點糧食和黃金白銀,讓你們今年可以安然度過寒冬,這也不是我大明的一貫作風啊!”
大明一朝,天子守國門,不和親,不納貢。
是最有骨氣的朝代。
還想送錢給別人?
門都沒有!
于謙道:“也不是不可以,不過要用對方法,直接送錢送糧肯定是不行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咱們可以和蒙古諸部重啟互市,這可以讓蒙古諸部的老百姓用牛羊來換到我大明的布匹、糧食和食鹽,當然,這是保證蒙古諸部的百姓可以熬過今年的寒冬,要讓蒙古諸部的首領們今年明年不跑,還得讓他們也享受到利益,所以陛下可以把蒙古諸部的各部落首領,挨個的冊封,並賞賜大量金銀,嗯,不能是黃金白銀和銅錢,而是寶鈔,在互市的基礎下,這些寶鈔又會流入大明,搞不好這個策略一下來,數年之後,咱們都可以不打蒙古諸部,他們就會像哈密的畏兀兒部和河套的土爾扈特部一樣,主動請求大明過去在他們的領土設立衛所都司。”
這有個條件。
是大明現在的體量能支撐得起蒙古諸部這個拖油瓶。
大明之前又不是沒有開過互市。
但都達不到這個效果。
而如今大明國泰民安,經濟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領先於萬邦,又有大明寶鈔這個吸血神器,完全養得起蒙古諸部這個拖油瓶。
只要能讓蒙古諸部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請歸大明也不是不可以。
當然……
于謙其實還是傾向於先打崩蒙古諸部的好戰分子。
陛下說的沒錯。
大明現在要和蒙古諸部講的道理,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而且你不把蒙古諸部打服氣,以後就是沒完沒了的野心家來醞釀各種造反,內耗之下,大明國力受損,會影響整個對外擴張的大局戰略。
朱見濟也很快想明白這一點,“互市可以,但要控制好規模和程度,漠北的蒙古諸部,咱們還是要打他們一場的,把野心家給弄死才行,所以互市的前提,是隻能保證蒙古諸部能度過今年寒冬,明年是否要互市,看南方局勢而定!”
于謙笑道:“善!”
君臣一心向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