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做到。
因為漠北實在太大了,要對漠北全線包圍,至少得上百萬的部隊,所以這個大包圍戰略,只是說在漠北蒙古諸部逃竄路上的關鍵點上,佈置了主力部隊,只要蒙古諸部逃竄,這些主力部隊就能撕咬上去,給兄弟部隊爭取時間增援,從而斷絕蒙古諸部的逃亡之路。
【鑑於大環境如此,
在如此佈局下,廣安四年的國家形勢,緊張至極。
南方,是南擴第一階段的收官之戰。
打下金邊和大城後,中南半島幾乎就已經算是大明的囊中之物,剩下的那些滿剌加之類的邦國,都是中南半島的邊角料,小問題。
話說,滿剌加其實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恰好在中南半島伸向大海海峽裡的那根觸手上,是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之地。
大明為了確保海貿,以及以後的大航海時代,肯定要將滿剌加掌控在手,只要掌控了滿剌加,就基本上掌控了馬六甲。
而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
大概要等南海艦隊形成戰鬥力後。
因為如果是陸軍去打滿剌加的話,後勤線實在是太長了,除非是以後讓占城都司和金邊都司出兵,後續再看情況了。
當下朱見濟有個很發愁的問題。
送便宜老爹西征後,朱見濟率領留京的官員回城,各回其衙門,朱見濟只把教育司司長陳獻章和吏部尚書白圭宣召到了乾清殿。
這段日子老朱不在,所有事情都需要朱見濟來裁決。
朱見濟原本是想在文華殿辦公。
但一想到三兒子剛出生,韓彩英需要休息,而且自己的女卷也在東宮裡,讓滿堂官員頻繁到東宮,影響不好。
所以朱見濟於是臨時入住乾清殿。
在御書桌後坐下,朱見濟翹著二郎腿,指著桌子上那厚厚的一疊章折,「這些章折都是從交趾、占城、永珍那邊送過來的,幾乎是三天一封,兩位卿家應該猜到是什麼事了吧?」
白圭立即道:「陛下,吏部這邊確實無能為力了。」
大明地方官員已經抽調太多去交趾了。
冗官?
不存在的!
當下的大明,永遠不存在冗官的情況。
陳獻章也嘆道:「翰林院之前儲備的人才,也都盡數派出去補地方的缺口了,目前來說,真沒有成熟的官員可以派遣到中南半島去任職。」
交趾需要幾千人。
占城需要一兩千人。
永珍又需要幾千人。
大明現在的人才緊張到了極點,甚至有的州府主官,連同知這樣的副手都沒有,關鍵是上皇一旦打下漠北,漠北那邊是不是還需要一兩千的官員?
大明的讀書人不夠多。
遠遠不夠。
其實也是夠的。
太學、北京、清華大學裡,還有一批去年新進的進士,以及一部分前年的滯留進士,但這些人目前還在培養中。
不敢立即放到地方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