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朝會後,讓戶部完善策劃書上關於貨幣體系改革的具體細節,不是朱見濟對自己沒信心,是要集思廣益。
陳循如此這般一說,大體上還是策劃書的內容。
多了兩個細節。
一是大明銀行雖然在戶部下成立,增添一位戶部侍郎,且權兼大明銀行行長一職,但大明銀行行長直接向天子或者太子負責,不經戶部,不受六部轄領,但由都察院監管。
這個細節是為了強化大明銀行的獨立性。
二是大明銀行擁有硬性調控黃金、白銀、銅錢、寶鈔這四者兌換比率的權力,以根據貨幣載體在國內流通數量來保證貨幣體系的穩定。
朱見濟暗暗頷首。
陳循識大體!
這兩個細節確實重要。
前者,大明銀行不會淪為文官集團對抗皇權的工具。
後者,大明銀行在擁有充分獨立性的前提下,能更好的、專業性的保障寶鈔的國家信用度,達到有效調控的作用,在王朝末期,大明銀行甚至可能扼制通膨的現象。
朱見濟問群臣,“諸位卿家以為何?”
七卿和六部侍郎齊齊出列,“臣附議。”
其餘文武百官紛紛跪下,“臣等附議。”
朱見濟對陳循道:“陳尚書,就按照戶部補全的策劃書,迅速成立大明銀行,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大明銀行的支行,並由戶部佈告天下大明銀行的各種職能罷,六部七卿,迅速舉薦大明銀行官員人選,都察院李實、張鵬,落實一下,在都察院成立一個對大明銀行的專業監督機構。”
眾臣領命。
最重要的大明銀行成立,接下來的農部和工部科研院,朱見濟得到了朱祁玉的提醒,根本沒打算和群臣商討了。
直接下旨。
有個謀略。
先說成立農部的事情。
這事也早就傳遍了京畿,增添一位七卿,兩位侍郎及諸多郎中、主事,文官集團求之不得,旨意一下,無一人反對。
然而他們想多了。
朱見濟根本就沒打算增添官員,而是直接從六部抽調。
把冗官利用起來。
文官集團吃了啞巴虧。
又無可奈何。
不過也能接受,畢竟那些冗官本來就是閒差,調到戶部之後成了實權官員,也算好事,何況此事連工部尚書杭敏都不反對,大家也沒必要折騰。
再者,于謙、王文、陳循等有遠見的臣子,其實已經看到大明冗官的積弊,不止是地方衛所的武將,文官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