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濟準備去軍研院了。
離開之前,對王越叮囑道:“關於幼軍思想政治工作事宜,關於我大明雄師信仰建立的工作,是任重道遠之舉,是關係著我大明能否屹立世界之巔數百年的根基,具體操作等孤制定一個可靠的策略出來,幼軍這邊,王指揮使先掃盲罷。”
王越領旨。
朱見濟這才離開幼軍營地去軍研院。
東宮軍研院,受李古納哈偷竊技術的影響,如今防衛越發森嚴,地盤擴大了三倍不止的東宮軍研院,耗費重資修築了一道四方城牆,將整個軍研院攏闊在內。
四方城牆每隔三百步,便有一座哨所。
由幼軍派人輪值。
幾乎就是一座城池。
甚至錦衣衛還直接在東宮軍研院附近的市集上,立了一個衛所,足足一千人,專門負責軍研院的保密、安防工作。
東宮軍研院內部也進行了制度改革。
最重要的一點,明確了責任制。
今後但凡有什麼技術外洩,該技術相關生產線和設計研發部門,一旦查證是誰,付出的代價輕則流放,重則滿門抄斬。
絕無輕罰。
對於這些事,軍研院內部怨言不大。
畢竟待遇很好。
沒人和錢過不去。
尤其有一點讓東宮軍研院的人很意外:太子殿下的旨意,在東宮軍研院工作的人的後人,今後參加科舉,可以享受額外照拂。
為此朱見濟還讓施辛設立了官學,建立醫所,確保東宮軍研院的人哪怕不用出城,也能解決人生的大部分事情。
因此,很多工作人員的家卷也搬入了東宮軍研院內部。
這就減少了人員流動。
在這種形勢下,東宮軍研院漸漸形成了城市的雛形。
朱見濟走在東宮軍研院城市的大街上,看著地上的青石板,對跟隨在身旁的施辛道:“水泥已經在批次生產了嗎?”
施辛回道:“在了,不過目前產量不高,還需要繼續擴大生產裝置。”
朱見濟問道:“水泥生產基地也在軍研院內?”
施辛道:“沒有,雖然東宮軍研院的地盤擴大了數倍,但正在進行的專案實在太多,就目前的地盤尚且有些捉襟見肘,而且水泥畢竟不如火器、蒸汽機重要,所以在水泥生產基地,建立在順著東宮軍研院的這條北運河的下游。”
朱見濟嗯了聲,“水泥基地也是國之重器,暫時不能被外邦人知曉它的生產流程,孤會讓拱照所繼續擴大規模,負責水泥基地的安防和保密。”
施辛訝然,“國之重器?”
水泥不就是修官道的麼,也算國之重器?
朱見濟笑眯眯的道:“別看它現在似乎只能用來修建官道和建築,但等咱們滿足了自給,產量飽和後,可以賣給外邦,這可是錢啊,當然得保護好了。”
和東風火器不同,東風火器目前甚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外售。
但水泥遲早是要外售的。
施辛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