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還是很窮。
朱見濟一聽戶部沒錢,也沒多說什麼,沉吟著道:“開海諸事,擬定在景泰十八年的上元節,之後我大明官商和民間商人,會廣開海路,為外邦帶去我大明的絲綢、茶葉,同時,也會帶去我大明對外邦的‘禮儀’,為了確保我們海外貿易的正常進行,我大明必須有相應的國之利器,可以在我大明的商隊在海外受到不公待遇時,能‘王師萬艦揚碧波,將軍佩劍闖敵宮’,所以幼軍擴軍勢在必行,不過孤知曉戶部的為難,所以此事暫議,且先說說海路的問題,為了確保海外貿易的順利,我大明海軍必須清除海上的倭寇、海盜,所以上元節後,孤要親率大軍,去將盤踞在臺灣及周邊島嶼的的諸多倭寇、海盜連根拔除,兵部、五軍都督府早做準備。”
開海的事情為何會拖這麼久?
原因多方面的。
一方面,士族本來就摻和了海外走私。
後來朱見濟去福建平叛後,朝廷嚴厲打擊海外走私,士族們沒辦法,在王文的帶領下,一些豪門花了一百萬兩,從朱見濟手中買下海外貿易的資格。
結果……
剛海外貿易了一趟,大家才賺回本錢的十分之一,朝廷卻說開海禁。
開了海禁,誰還跟著太子去繼續讓他剝削啊?
大家又不傻。
肯定是要自己組建商隊。
可如此一來,就意味著之前給太子殿下的一百萬兩打水漂了,大家被太子殿下搶劫了。
加在一起,上千萬兩!
就這麼被太子殿下給活生生搶走了。
士族當然不甘心。
所以一直不想開海,結果太子東宮幼軍一亮肌肉,加上唐氏外戚和文官集團被打壓了,士族們很快認慫。
因此別看太子殿下天天哭窮,肯定還有錢。
朱見濟也是心裡苦。
他有個屁的錢!
東宮軍研院,吞金獸。
東宮的幼軍,吞金獸。
大明皇家銀行,需要大量儲備金。
大明皇家電力公司,又需要大量資金。
他是真沒錢。
因此和謝晚、範彪約定的十年之期沒到,他也不得不準備對臺灣下手——堡宗在那邊應該攢了不少家底。
是時候去撈一筆了,而且正好打下臺灣,為海外貿易保駕護航,同時可以發展海軍。
一箭三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