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屈打成招?
那這些官員身上的傷是哪裡來的。
莫不是自己在路上摔的。
苗王楊奇上前一步,用標準的官話道:“微臣亦可以作證,原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白圭任職期間,勤政愛民,修繕官民關係,我苗民對白圭都感恩戴德,微臣也不知道,怎麼到了一些不臣之人的口中,白圭就成了勾連亂民、私賣軍械的罪臣了。”
楊奇也趕緊洗清自身,要不然他這個苗王當得不踏實。
苗王只是苗民給他的封號。
楊奇有個官方身份,湖廣按察司按察僉事。
朱祁玉嗯了聲,對眾多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官員道:“先有錦衣衛查證,如今又有陸瑜和楊奇作證,此事真相大白,你們說罷,是怎麼誣陷白圭的,誰又是此事主謀?”
要徹查了。
諸多文武百官一看,這得問到什麼時候,二十多個人吶,關鍵這事如果真的徹查下去,唐氏外戚跑不掉,七卿中還有一些人也難逃問責。
關鍵時刻,有人當和事老。
 本章未完!
第二百零三章 給文官集團上個緊箍咒
刑部尚書王文出列,“諸多罪臣,在奉天殿一一審問,甚為不妥,此事錦衣衛既然已經查了個罪證確鑿,由錦衣衛上文至刑部,刑部審斷之後,請陛下聖裁即可,當務之急,是要趕緊填補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的空缺。”
朱祁玉沒吱聲。
朱見濟也沒吱聲。
兩父子心裡明鏡,用這件事來整頓朝堂的文官集團,意義不大,畢竟文官集團不會傻得親自露面去勾連地方官員。
除非有書信往來,才能板上釘釘。
昨日徐來和朱驤已經說過,並沒有搜查到書信證據,全是人證——這很尷尬,如果只有人證,抱團的文官集團完全可以黑白顛倒,說是被誣陷。
不如讓王文來當個和事老。
目的只有一個。
可以不查湖廣群臣誣陷白圭的事情,但京畿的文官集團得拿點誠意出來!
所以兩父子不表態,讓文官集團表態。
文官集團中,禮部尚書姚夔、兵部尚書劉絮、工部尚書江淵、吏部尚書王翱,都是人精,一看天子和太子不吱聲,猜到裡面的緣由了。
沒有辦法,兵部尚書劉珝出列,道:“臣附議王尚書所言!”
眾臣紛紛附議。
至於給陛下和太子殿下什麼誠意,後面再說,這事也不好賴賬,否則就壞了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