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副都御史張鵬出列反對,說白圭身為大明正二品的封疆大吏,不查證清楚就要治罪,不符合規矩。
然後王文出列附議。
王文馬上七十歲了。
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幹了多年,最近已經有致仕回老家的打算,所以不願意得罪陛下和太子,這個時候表態一下,無傷大雅。
文官集團也不會就此認定他是太子黨。
朱祁玉依然沉默。
群臣康慨陳詞。
張鵬獨力難支,最後索性也不說話了。
關鍵時刻,朱見濟站了起來,陰沉著臉,一手負後,一手捻著腰間的玉佩,面無表情的掃視了一眼滿堂文武。
問道:“毛裡孩侵擾河套地區的事情解決了?”
眾皆愕然。
不知道太子殿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朱見濟繼續道:“外患未除,諸位臣工卻揪著一位功績昭彰的布政使的一丁點過錯,動亂國家後方,其心何在?”
禮部尚書姚夔出列道:“宋之昭勳閣功臣,魏國公趙普曾言曰:攘外必先安內。臣以為,正因為有外患擾邊河套地區,國內更應平和,湖廣之事不可推延,若是河套戰事不利,湖廣苗民再亂,內憂外患之下,家國社稷堪憂。”
這話有道理。
朱見濟嗯了聲,“姚尚書言之有理,但孤想問一句,白圭布政使在湖廣那邊嘔心瀝血治政,遂有山河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若無彈劾之事,湖廣那邊豈會有亂事發生?”
湖廣本來屁事沒有。
但就是因為你們彈劾白圭,若是不處理,會導致民心動亂,說起來,這個局面就是唐氏外戚和文官集團故意造就的。
置國家安危於不顧,這些人都該殺!
姚夔怡然不懼,昂首挺胸大聲道:“殿下此言差矣,湖廣之平靜只是表象,若是和毛裡孩之戰酣時,湖廣百姓因為不堪白圭之亂政之治,亂民匯聚而叛,才會讓朝廷措手不及。如今罪證確鑿,只要迅速懲治罪魁禍首,百姓便會奔走相頌,何來內患,若是遲遲拖延不給百姓一個交待,才有兵禍之憂!”
呼啦啦,一下子出來了幾十位文官,“臣等附議!”
朱見濟心裡呵呵。
頭疼。
不得不說,天子要拿捏一個兩個文官,真的簡單,隨便找理由都能殺,尤其是明朝,沒有宋朝那樣的顧慮,想怎麼殺就怎麼殺。
可當文官集團一旦抱團,天子也無奈。
更別說自己這個太子了。
朱見濟那個後悔啊……
早知道,這些年就該專心的培養太子黨,也不至於今日如此被動。
心裡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