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的五千畝良田,可以用來做實驗田,建立一個農業改革部,只有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才能讓大明人口上去。
封建時代,人口才是真正的王道!
但軍研院確實需要大量地盤子來拉起設施。
想了想,對朱祁玉道:“在房山那邊,靠山的地方,劃撥一萬畝的面積,給東宮軍研院罷,先讓工部那邊,修一條官道出來。”
交通必須先解決,要不然鋼鐵和火藥怎麼運過去。
槍支彈藥也要運出來。
朱祁玉嗯了聲。
朱見濟深呼吸一口氣,“沒錢啊……”
很多想法,都因為沒錢而無法施行,如果大明有大宋那麼富裕,朱見濟早從朱祁玉手上拿過大權,走上工業改革的道路。
現在,才剛剛踏上起點。
朱祁玉也談了一口氣,“沒錢啊……”
朱見濟無語。
我又沒編你的錢,哭窮個甚。
道:“我走了。”
軍器監要搬遷,涉及的事情一大堆,得趕緊讓杭敏和施辛準備,爭取用最小的代價辦最大的事情——主要是鍊鋼坊和耐火磚生產工坊。
尤其鍊鋼坊,裝置要多一些。
……
……
因為東宮軍研院搬遷,各大專案都暫時停了下來,搬遷事宜由杭敏負責全域性,施辛則負責重點專案的清點和細節工作。
折騰了三個月,直到景泰十五年秋,東宮軍研院才在房山附近重新運作起來。
因為和文官集團達成了利益交換。
工部甚至很主動的幫忙修了官道。
景泰十五年秋,鋼鐵和火藥源源不斷的運送到軍研院的廠區。
同時,幼軍成功擴軍到一個衛的兵力。
指揮使王越。
陳七、趙二、李九升任指揮。
這一次只擴軍,購買了對應數量的盔甲和刀劍,沒買戰馬。
所以耗資不大。
同時,隨著房山的東宮軍研院重新運作,東宮幼軍每個月抽調五百人輪值,負責軍研院的安防和保密工作。
景泰十五年,就這麼無風無浪的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