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子建笑道:“江老闆你不用介意,就算換個地方,我們工作起來還是一樣,搞設計的工作起來就顧不上其它的,沒必要講究。”
江曉白自己也畫圖,就沒在這件事上糾結,轉而問了一下幾人生活是否習慣。
魯子建表示沒問題,主動聊倒工作進度。
根據江曉白的要求,他們先做的是求索小學的圖紙,主要有兩棟七層的教學樓,兩棟宿舍樓,一棟四層的辦公樓,一棟三層的綜合樓,配套的有圖書館、食堂、禮堂、公共廁所、操場、籃球場、小賣部、醫療室等。
另外,由於這塊地有三百多畝,江曉白還專門修建了一個“園丁小區”,按照小區的標準規劃了五棟17層的商品房。
商品房的概念是在1978年的時候產生的,實際投入和使用商品房是從1979年。當時滬海首次推出了20套住宅,全部銷售給了華僑家屬。之後在1980年4月2日,高層明確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在同年6月份,這個政策正式開始實施。
但這個階段,商品房還不為廣大老百姓熟知。
一直到了1988年,第一次住房體制改革會議召開後,商品房才算真正起步,到了1991年住房信貸業務開展,各項住房信貸政策出臺,商品房市場得到了發展,再到了1995年8月,華夏人民銀行頒佈了《商業銀行自營住房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才真正讓商品房火爆起來。
江曉白此時大量開發商品房,遠遠早於上一世的商品房發展軌跡。
不過,既然有相關政策的支援,他也就敢放手一搏。
之所以給那些招聘的老師分配房子,也是他有意為之,其目的不僅是留住人才,更是為了促進人們的商品房意識。
魯子建三人經過幾日奮戰,求索小學教學區的圖紙基本完成,他們正加班加點的趕“園丁小區”的圖紙。
園丁小區一共五棟,每棟兩個單元的版式樓,一個單元每層四套房屋,戶型從85平米到160平米不等,總共680套房子。
除了一棟是留給老師的教師樓之外,其餘四棟是他準備打造“學區房”的。
未來,求索小學火起來後,招生規模擴大,學區房就一房難求了。
江曉白今天不急於回辦公室,有的是時間,就仔細的審圖,指出了不少修改意見。
魯子建、龐大海和莫小琪都認真聽取,並把這幾天在設計中遇到的難題和疑問提出,江曉白也一一詳加解答。
魯子建三人又學到不少實用的技巧和知識。
到了中午,莊陛誠也過來了,江曉白帶四人去吃魚頭泡飯,結束後,魯子建等人回清江招待所繼續工作,江曉白去找王平拿了廟灣房子的鑰匙。
會所的人都在招聘了,裝修也該動起了了。
去到廟灣,江曉白裡裡外外把這處宅子仔細看了一遍。
這是一個兩進的老院子,門口一方池塘,屋後一片竹園,整體環境清淨幽雅。
房子裡分前院和後院,都是“四水歸堂”的格局,如同一個“8”字造型,前院小,後院大,符合風水裡講的“前窄後寬黃金灣”的說法。
江曉白很快有了設計方案。
把門前的池塘改造,裡面種荷花,養少許的魚,做一個垂釣的地方和戶外茶臺。
前院就設計成茶室和接待區,後面12間房子設計為足療按摩區。
整個房子的格局不用改動,但是需要重新走電路,以及做一些裝飾。
他很快畫好了草圖,然後去找陳一飛。
既然集團有了專門的裝修公司,業務自然是交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