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軍制?”
老朱滿臉疑惑的問道。
“你想咋改?”
朱允熥聞言攥緊了老朱的手,有些感慨的道。
“孫兒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曾經質疑過皇爺爺的衛所制度,認為您將軍人和戶籍繫結不是個好辦法。”
“但孫兒這兩年執政後發現,皇爺爺建立的衛所制度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首先,軍人職業的穩定性。其次,兵員的穩定性。”
“不過,這兩點都比不上第三點重要。”
“第三點?”
老朱滿懷期待的看向大孫,他這幾年被這孫子否定的太多了,還是頭一次聽到這孫子肯定他的政策。
“第三點就是有利於移民實邊!”
老朱一聽到移民實邊四個字就笑了,笑的非常欣慰。
朱允熥繼續說道。
“孫兒走訪了幾個衛所,發現衛所內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型城鎮。”
“所有軍戶生活其中,耕地就在衛所附近,不論了是訓練還是耕種都非常方便。”
“這種行式在京畿附近意義不大,可到了偏遠地區蠻夷混雜的區域就非常有必要了。”
“衛所可以憑藉自身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迅速在當地站穩腳跟,並且呈碾壓態勢影響周邊蠻夷地區。”
“所以孫兒想改一下,在大明腹地漸漸取消衛所制度,藏兵於民,徵民為兵。但在邊境以及新攻略之地則力推衛所制度,給予他們廣袤的土地,讓他們幫助大明迅速在新領土上紮根。”
朱元璋聞言開心的大笑。
“此言大善!”
“咱當年之所以建立衛所制度,其實跟你想的意思差不多。因為元末混戰,天下哪還有富庶之地啊,就連揚州那等繁華之地都成了一片廢墟。”
“所以咱將大量土地分發下去,賞賜給有功將領和士兵,讓他們組成衛所……”
朱元璋越聊越起勁,渾然忘卻了時間。
不過說來也怪,自從過了亥時鐘聲就再也未曾響起過。
朱元璋和朱允熥都主動忽略了鐘聲,甚至希望鐘聲永遠不要響起。
老朱在詳細解釋了當年建立軍戶制度的考量後,又問了問朱允熥關於皇族如何管理的事情。
“大孫,你對待那些王叔和兄弟到底是怎麼個看法?”
朱允熥也不藏著掖著,直言不諱的道。
“削藩已成定局!”
“等孫兒將大明十三省全部由火車連通,咱大明也就沒必要留那麼多藩王了。”
“現在大明有電報,有火車,地方叛亂的訊息能夠瞬息直達朝廷,朝廷的調令和方略也可以瞬息直達地方,再也不用擔心通訊不暢,致使小叛亂釀成大叛亂了。”
老朱聽到孫兒這樣說,雖然對自己的兒子們有點惋惜,但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安排。
“改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