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一行人一邊趕路,一邊有人源源不斷的加入其中。
有穿著大明官服的各級文官,有穿著鎧甲的武將,還有一身異域風格的蒙元騎兵。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正在發生叛亂的阿拉善盟。
於彥昭很快就察覺出不對勁了,說是去鎮壓叛亂,可隊伍裡的人咋一多半都是文官?
而且有很多文官還是自己同學,並且是跟自己一起來的歸化城。
“楊大人,靠咱們這些書生能平亂嗎?”
楊士奇聞言笑了笑。
“你說呢?”
於彥昭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這群人除了寫寫算算,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材料。
“大人,咱們還是請求衡王殿下,等衡王殿下派軍平亂吧!”
“你怕了?”
“卑職雖然膽小,但以身報國之心還是有的,卑職只是怕影響皇太孫殿下的大計,致使叛亂蔓延……”
“放心吧,以咱們這些人足夠了。”
“足夠了?”
楊士奇說的自信滿滿,於彥昭聽得卻是一陣頭大。
同樣頭大的還有其他人,那些跟著於彥昭一起來到歸化城,打算投身於大明邊疆事業的年輕人。
他們不怕死,但他們怕死的不值得。
楊士奇一行人趕了五天路,終於趕到阿拉善盟,於彥昭等人也第一次見識到歸化第一大盟的風采。
總的來說讓他們有點失望,阿拉善盟竟然只有一個一人多高的土圍子,還只有一南一北兩個城門。
“大人,這土城也太矮小了吧?”
“小點好,等明天攻城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叛軍佔據著城門,看到楊士奇等人趕來趕忙放箭。
不過距離太遠,箭支只射出一半距離就歪歪斜斜的插在地上了。
於彥昭看了看城牆上,見對方只有百十人,一顆心總算放下幾分。
雖說他們來的人也不多,但真打起來好像也不落下風?
然而,楊士奇並未打算攻城,或者沒打算現在攻城,而是釋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命令。
“伱們每人帶一個軍士,前往各地召集牧民過來平亂!”
“啊?”
眾人聽到這話一陣詫異。
“大人,叛亂的不就是牧民麼,咱們召集牧民來平亂,牧民會搭理咱們?”
“你們只管去就行,來不來是他們的事!”
“諾!”
眾人將信將疑,各自帶著軍士前往附近的牧民家裡招人,出乎他們預料的是,附近的牧民聽說要平亂,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帶著弓箭,騎著戰馬就顛顛的跑來了。
不到一天時間,他們就在附近召集了三千多牧民。
不過,也有一些人推三阻四不願意來,或者說家中活多走不開之類的。
於彥昭等一眾新來的文官心裡生氣,也不敢表現出來,只能悻悻的帶著人回來。
楊士奇一邊拿著阿拉善盟的名冊,一邊清點前來平亂的牧民人數,每來一個人就在名冊上畫一筆,直至天黑後關閉營門,再也不接受匆匆趕來的牧民。
然而,讓於彥昭等人感到奇怪的是,楊士奇關閉營門後,那些沒來得及進入營地的牧民卻跟瘋了似的,跪在營地外苦苦哀求。
這讓於彥昭非常納悶,難道這裡有啥說法?
雖然於彥昭非常好奇,但他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沒有急著去問楊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