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控制住鹽的流通,也就掌握了百姓的命脈。
在老朱敲打完一番後,大殿內的氣氛霎時有點緊張。
每一個皇子都正襟危坐,再也沒有剛剛的談笑風生了。
正當眾人琢磨如何打破僵局之時,一個弱弱的聲音響起。
“皇爺爺,孫兒覺得四叔想煮海販鹽也不是啥過分的事情……”
朱允熥此言一出,大殿內的一眾藩王無不為之一驚,就連老朱都滿臉詫異地看向自家這個逆孫,心裡充滿了狐疑。
這孫子看不出來嗎,自己是在保護他的權益呢!
朱允熥卻恍若未覺似的,依然自顧自的說道。
“鹽鐵專賣了一千多年,也是時候解禁了。”
“再者說,鹽稅一年也就那麼幾百萬兩銀子,還逐年遞減,可見下邊腐敗到什麼程度了。”
“咱們大明與其嚴防死守,不如全面放開,讓老百姓過上吃鹽自由的日子。”
老朱聽到這,頓時覺得大孫這是話裡有話,趕忙不解地問道。
“你剛剛說的話是啥意思,啥叫大明鹽稅逐年遞減?”
朱允熥聞言在袖子裡摸了摸,摸出一本奏摺遞過去。
“皇爺爺,孫兒今天正好跟戶部尚書談論鹽政方面的事,發現自打洪武十二年開始,鹽稅一直在逐年遞減,現在每年已經不足兩百萬兩銀子了。”
“而且開中法也漸漸廢弛,現在我二舅那邊的軍糧,都是我僱傭商賈運過去的。”
老朱聽著大孫的講述,眉頭不禁皺起。開中法可是他頗為得意的一項政績,咋到了這孫子嘴裡又成敗筆了?
然而,老朱在看了朱允熥遞過來的歷年鹽稅記錄,老臉登時陰沉起來。
“怎麼會這樣!”
“明明洪武初年的時候還有三百萬呢,咋才過了這麼幾年,鹽稅就下降了三成!”
朱允熥聞言心說這已經算好了,等再過十幾年,咱大明每年能收上來一百萬都算你厲害!
“皇爺爺,這就得問您了,您這幾年反腐是不是懈怠了?”
老朱聞言臉色大變,不悅地瞪了大孫一眼。
“還不是因為你!”
“咱要不是為了給你積德,咱早就把那幫蛀蟲收拾服帖了!”
朱允熥聽了老朱這話頓時沒了脾氣,不管咋說這也是來自皇爺爺深情的愛啊。
“皇爺爺,這事孫兒跟陳尚書討論過,覺得造成鹽稅減少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官府收購價降低了,致使灶戶不願意將鹽賣給官府,導致官府收入下降。”
所謂灶戶就是專門負責煮鹽的人,老朱也將他們統一編為灶戶,只能世世代代給大明燒水煮鹽。
“其二,官商勾結,有些蛀蟲將鹽低價賣給商人,讓他們私自販賣。”
“其三,開中法看似兩便,既方便了邊軍糧草轉運,又使得商人有利可圖,但期間的損耗也不小,對於商賈的吸引力遠沒有想象中的大。”
“他們與其費勁運糧,不如打點好官員,直接從咱們大明的官倉里拉鹽去賣划算。”
“再有就是地方上私自開鑿鹽井,這種事情也是屢禁不絕。”
“因此孫兒覺得,與其徒費人力地去整治鹽業,不如徹底放開,讓鹽場獨立自主經營,咱們針對鹽場的規模和大小,統一制定個稅額,超過的部分就算他們白賺了。”
“這個嘛……”
老朱聽了大孫的話心裡頗為意動,但這事太大,讓他一時間不好決斷。
“容咱考慮考慮……”
朱允熥見老朱這麼說,當即翻了個大大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