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
這回知道本太孫的好了吧,要不是本太孫幫你們承受皇爺爺的怒火,就眼下這朝堂上的六部官員,指不定換了幾茬呢!
「諸位不要為難皇爺爺了,皇爺爺統御九洲萬方,調和陰陽已是極難,又豈能面面俱到,做到完全的公平呢?」
「不過既然諸位覺得對南方不公,那孤就再進一言,咱們不妨一步到位,將南北榜分為北、中、南三榜。」
「北方以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為主,中卷以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廬、鳳二府,徐、滁、和三州為主,剩下的都是屬南卷。」
「然後錄取比例上也需調整,暫定為四二四如何?」
「北榜、南榜各佔四,中榜佔其二。」
「除此之外,南榜在佔四的基礎上額外增加十名同進士出身。」
「之所以多給江南十個名額,一來是江南士子數量最多,二來也是酬勞江南賦稅佔天下泰半,於國朝有大功!」
「不知諸位以為此法是否可行?」
朱允熥此言一出,貢院那不論南方北方,抑或者南北方皆不是的中間派,都暗暗琢磨起來。
中榜區域的人口最少,他們能撈到固定兩成那是相當滿意了。如果沒有這個制度保證,他們可能幾年都考不上一個進士。
北榜的人也挺滿意,按照皇太孫這個分配方法,可比他們每年跟南方士子拼刺刀來的容易多了。
按照以往的南北方錄取數量來看,錄取一百個,能有十個北方人就算不錯了。
然則,按照皇太孫這個新法,他們北方士子至少能錄取幾十名,咋看都划算得緊。
只有江南籍的官員心裡非常不滿,因為如果真按照文章好壞來算,他們江南籍考生是有實力霸榜的。
但現在來看,不論是老皇帝,還是皇太孫,都不可能讓朝堂上全是江南籍官員。因此,他們不想退也得退!
更何況皇太孫已經很照顧他們了,還給了他們額外十個名額。
如果按照歷年錄取數量來看,大明曆次科考平均錄取人數也就六十人左右。這額外多出來的十人可不是一成,那可是將近兩成了!
江南籍的官員這麼一盤算,感覺自己也不算太虧,一個個只能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
老朱見所有人都無異議,當即開心地哈哈大笑。
「既然諸位愛卿都滿意這個方法,那咱們頒詔執行,將此等方法定為永例,讓後世科舉照此法執行!」
「陛下聖明!」
「皇太孫聖明!」
老朱在一眾拍馬屁的呼聲中再次迷失自我,這次他不僅手舞足蹈,甚至還破天荒地給所有
人賜飯,請眾人去宮裡大吃大喝了一番。
席間老朱自然是時不時地誇讚大孫長大了,可以為他這個皇爺爺分憂了。同時還流露出自己老了,身子骨不中用了等感慨。
這讓一些心眼活絡的官員立馬發現了機會。
皇帝陛下想禪讓了?
否則他幹嘛說這些,不就是為未來禪讓做準備嗎!
高明、楊新爐等人也蒙皇帝陛下賜宴,聽到皇帝陛下感慨自己老了,幾人心裡也是一陣暗喜。
雖然他們恨不得皇太孫當下就登基稱帝,但心裡還是保持幾分理智的。
自古禪讓就沒有高高興興禪讓的,哪怕老皇帝自己流露出這個意思,身為皇太孫也得勸幾句,說皇帝陛下寶刀未老,自己還需要仰仗皇爺爺之類的。
只有三辭三讓,才算是把戲做全套。
然而,正當三人跟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