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吳王可是當年陛下用過的封號,比之大明的國號還早了多少年呢。
老朱聽了二虎這番話,心裡剩下的那點疑心頓時消散。再想到大孫平時自信得都有些自負,老朱頭更不懷疑大孫有啥壞心眼了。
「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去幫那逆孫盯著點吧,別讓他搞出什麼事端來!」
「諾!」
老朱在打發走二虎後,本想繼續用膳,卻發現突然沒了胃口。想去批閱奏摺,也只感覺心神有些不寧。
今天這事跟兵仗局匠人造反不同,就是他這個皇帝去處置,都
免不了被人詬病幾句,更何況不諳世事的小逆孫?
因此,在坐立不安了一會兒後,當即命人偷偷備了馬車,乘坐代王朱桂送他的那輛樸實無華的小馬車溜出了宮。
……
太平門外,朱允炆看著亂糟糟的粥廠,只感覺整個人都凌亂了。
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剛才還好好的呢,老百姓還山呼他賢明、仁義有善心,怎麼轉眼間就成了這個樣子!
事實上,朱允炆跟朱允熥一樣,都沒想來施粥救濟災民。
這事還是他母妃夥同情人小蠻,一起威逼利誘,軟磨硬泡才把他給哄過來。
當他看到災民扶老攜幼,哭爹喊娘,嗷嗷待哺之時,他只感覺自己的心靈被觸動了,覺得自己身為大明皇孫,即將就藩的淮王殿下,有責任,有義務為大明的百姓做點事情。
然而,就在他以為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昇華,整個人的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提升之時,讓他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幾十個壯漢不知從何處衝來,對著他的粥棚就是各種挑刺。
先是說粥太稀了,簡直是在糊弄鬼。
後來又鼓動老百姓,說皇帝陛下賞賜了幾萬石糧食,被朱允炆貪墨了九成九,只拿出這麼點糧食來打發老百姓。
朱允炆聽到這話氣得差點吐血,天地良心呀,他這糧食還是母妃用自己的體己錢,從城裡的糧店現買的呢!
朱允炆啥時候受過這等汙衊呀,當場就跟老百姓解釋。只是老百姓走了幾百里路來京城,早就受了一肚子氣,屬於是點火就著,哪有心情聽他解釋。
再加上有人帶頭鬧事,一眾百姓見到糧食袋子被劃開,白花花的大米從袋子裡流出,一個個跟瘋了似的上前哄搶。
人的底線有時候很低,只要突破了一點點,就會一直向著深淵沉淪。
一開始,還是挑頭的在鬧事,百姓只是跟著哄搶點糧食。到了後來,百姓見有人搶到了糧食,卻又沒有官兵過來阻攔,膽子霎時變得大了幾分。
有直接扛著糧食袋子跑的,還有將一大鍋粥掀在地上,拿著麻布墊手,拎著煮粥的大鍋就回家的。
到了最後,就是看熱鬧的京城百姓,都本著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樸素精神,加入了哄搶隊伍。
但朱允炆的粥鋪畢竟只有那麼點糧食,那麼十幾口大鍋。就算全搶了,也不值幾個銀子。
因此,一干混跡京城的地痞流氓,霎時看到城門口的幾百間鋪子,招呼著眾人拎著棍棒就衝了上去。
那經歷過大明立國戰爭的商賈,早在百姓哄搶粥棚的時候,就開始命夥計上柵板,準備閉門歇業了。
但也有心懷僥倖,想著天子腳下,首善之都,萬萬不會發生此等惡性事件的鐵頭娃。
因此,這些自認頭鐵的商鋪老闆,無不被蜂擁而至的亂民哄搶一空。
好在他們只是搶東西,還沒出現殺人放火的惡性事件。
但即使這樣,朱允熥帶著一干錦衣衛趕到之時,太平門外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朱允熥先是命人封鎖了城門,然後領著人在人群裡尋找朱允炆。找了好半晌,這才在一個角落裡,看到被幾個護衛護在牆角的朱允炆。
此時的朱允炆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流個儻,滿頭滿臉都是被人砸下的爛菜葉,要多淒涼有多淒涼。
再加上他第一次經歷此等事情,一時間委屈、冤屈、憤怒、不解等種種情緒齊上心頭,直接將他本就不堅強的精神給摧毀。
朱允熥看著哭得稀里嘩啦的朱允炆,心想這孫子也太脆弱了,自己剛剛可是被皇爺爺打了幾十鞭子,別說哭了,就是連叫都沒叫一聲!
但見到他還有力氣哭,那應該是沒事了。
「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