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老朱明知道自己被海商集團和文官給坑了,依然選擇對海商的走私貿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
因為江南數省之地的百姓,靠海貿吃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不論是種桑養蠶的,還是紡紗織布的,乃至於街上的販夫走卒,都跟海商有著莫大的關聯。
因此,老朱一開始就不支援朱允熥跟海商集團作對,哪怕想整治他們,也得等大明解除了外患,再騰出手來收拾這夥內憂。
老朱囉裡囉嗦地罵了一通,見大孫一反常態地老實,竟然連一句反駁的話都沒說,登時有點氣急敗壞。
「你倒是說話呀,你平時的本事呢!」
「孫兒等皇爺爺說完再說!」
「咱說完了,你有什麼話就趕緊放吧!」
「皇爺爺,孫兒有把握壓下去民變,這事就不勞您費心了。」
老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只等來這麼一句話。
「你拿什麼壓?」
「錦衣
衛還是興武衛,還是你那沒練成型的靖海軍?」
「皇爺爺,織工所求者不過是一個工作而已。孫兒抓緊時間多生產點織布機運過去,不就完美解決了?」
老朱聞言冷哼一聲道。
「你說得倒輕鬆,織機哪是那麼容易造……」
正常來說,普通人家想搞一臺織機,少說也得花費幾十兩銀子,兩三個月的工夫。
因為這東西打造起來相當麻煩,不比做個轎子省事。
但朱元璋突然想到,大孫手底下有個蒸汽作坊,這才將到嘴邊的話給止住了。
「就算你能鼓搗出那麼多織機,那你有那麼多生絲嗎?」
「有!」
「孫兒上次在蘇州收了不少生絲,還派人到湖南、湖北等地收購……」
「哦……」
老朱見這孫子還真做了準備,當即對其揮揮手。
「滾吧!」
「注意方式方法,千萬別釀成大的民變!」
「另外,組織挑頭的人必須嚴辦!」
「諾!」
蘇州府,知府衙門。
幾千百姓聚集在知府衙門,排在最前邊的一排人,手裡扯著巨大的條幅,上書幾個大字。
「嚴懲女幹商!」
幾人身後的百姓則齊聲吶喊。
「俺們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