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楊新爐家是江南富戶,從小耳濡目染了不少生意經,因此朱允熥平時都是將供銷社之類的事情扔給他管
。
「殿下,您說的精神文明建設這事,老夫跟其他兩位師傅也聊過,覺得非常有必要,應該馬上提上日程。」
「現在我們文華殿有京城的各種作坊當依託,物質文明方面是肯定不缺的,甚至有些過於富裕了,但精神文明上確實差了點意思。」
「很多人在做事上還是沿用之前的慣性思維,以殿下為中心,以朝廷為中心,從而忽視了百姓的利益訴求……」
孔訥聽到這兒實在是受不了了,趕忙打斷了楊新爐的話。
「等等!」
「你們聊的是什麼玩意,為啥老夫一句話都聽不懂啊!」
楊新爐聽到孔訥這般抱怨,臉上登時露出得意之色。
事實上,他們一開始也聽不懂,後來聽得多了,問得多了,這才漸漸跟上皇太孫的思路。
朱允熥瞪了眼孔訥。
「老孔頭,我們開會的時候,你最好少插嘴。打亂了我們的思路,影響了我們的治國大計,你擔待得起嗎?」
「我……」
孔訥被朱允熥這一通搶白,直接鬧了個大紅臉。但他又不願意抬屁股走人,想著自己就是賴,也得把這一場會給賴完!
至於那些聽不懂的名詞也不打緊,等孫子晚上回家,偷偷找孫子問問不就行了?
不過,朱允熥這種跟師傅們坐著閒聊的開會方式,倒是讓他非常受用。
這比起奉天殿裡,某人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上,聽著大臣們跪著稟告朝政的形勢好太多了!
孔訥不知道儒家所推崇的上古聖皇之治是什麼,但在他看來,朱允熥這種坐而論道的形式,就算沒達到聖皇之治,應該也相差不遠了吧?
總之,第一次文華殿開會,孔訥的感受非常舒坦,非常新奇,彷彿有種被開啟新世界大門的感受。
除了某個不招人待見的熊孩子,總是擠兌他,想把他給攆走外,就沒啥讓他不開心的事了。
朱允熥見孔訥還不走,也就懶得搭理他了,自顧自地跟幾個師傅閒聊起來。
他這次開會的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讓文華殿的官員深刻地領會自己的精神,不要幹一些跟自己想法相左的事情。另一個是加強監督和管理,建立一套內部的自糾自查體系。
「幾位師傅都說說,孤要如何做,才能讓文華殿一系的官員認真做事?」….
秦亨伯率先發表意見。
「這是千古難題,陛下對待貪官汙吏已經算狠了吧,但依然止不住人的貪心貪念。」
「就好比這次事件中的王登科一般,他雖然沒貪錢,但他貪功所造成的後果,比貪汙還要嚴重!」
高明聞言冷哼一聲道。
「那就殺!」
「殺到他們不敢貪功為止……」
秦亨伯見高明這般說,微笑著閉上嘴巴。他這人不善與人爭執,也不願與人爭執。
楊新爐可不慣著高明,直接懟了回去。
「如果嚴禁貪功,那他們就只按照規定做事,一點都不知道變通,還是會發生害民之舉。」
「就算他們不害民,也會害殿下,將供銷社辦成賠錢的無底洞。」
「皇太孫只是說不指望供銷社盈利,但也不希望這東西賠錢吧?」
朱允熥趕忙接過話茬道。
「對對!」
「楊師傅說得非常對,孤只是不指望掙錢,但可沒想當那個冤大頭。」
「要是真給了他們太高許可權,他們敢站在大街上給百姓發糧食、髮香皂,而且不要都不行。」
「如果他們把東西發下去,讓老百姓得到實惠也行。就怕他們發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