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哪怕當年對陣陳友諒之時,他都沒這麼心慌過。
然而,在看了大孫的奏摺後,他的心徹底亂了。
他以前是嫌棄大孫憊懶,不愛參與朝政。
現在他只希望大孫還是懶點吧,只要完全照搬自己定下的制度,當個守成之主就行。
朱允熥聞言嘟嘟囔囔道。
「不見得吧……」
「孫兒覺得這幾條建議都挺好的呀,不說是老成謀國,那也是切中時弊,是救國救民的好政策。」
朱元璋見大孫這樣說,只感覺一陣頭疼。
實話說,他也覺得大孫的建議不錯,甚至是開創萬事基業的善政。
但治國看的不是對錯,而是看合不合適。
最起碼,以他當了二十幾年的皇帝來看,大孫的幾條建議不適合眼下的大明。
「你還不服氣?」
「咱來問你,第一條上寫的一條鞭法,將百姓所有賦稅、徭役折算成銀兩、銅錢這條,你打算如何施行?」
「你知不知道咱大明有多缺銅和銀?」
「老百姓手裡都沒錢,你讓他們如何拿銀錢交稅?」
「另外一點你可能也沒想到吧,一旦朝廷開始徵收銀錢,老百姓就得把糧食低價賣給鄉紳、酷吏,被他們盤剝一道。」
老朱說到這兒,沉重地嘆息一口氣道。
「你當咱不想收銀錢麼,實在是不忍看到百姓遭受二次盤剝呀!」
朱允熥聞言微微一笑道。
「皇爺爺,孫兒早就考慮到這點了,孫兒在各地嘗試開辦供銷社,就是想阻斷鄉紳酷吏們對百姓的盤剝,給他們個高價出售農產品的途徑……」
老朱聞言冷笑幾聲,隨即將手邊的一堆奏摺扔給大孫。
「你先看看這些再說吧!」
朱允熥撿起一份奏章翻了翻,只見上邊是御史言官彈劾他,說他開辦的供銷社強買強賣,低價收購百姓糧食、家禽等物,引發百姓動亂之事。
「這不可能吧?」
「一定是他們誣告!」
老朱聞言再次扔給他一份奏摺。
「你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咱一直派人盯著你乾的那些事呢,御史言官的話你不信,那咱派出去的人你總該信了吧?」
朱允熥撿起這份奏摺翻了翻,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只見上邊是錦衣衛的奏報,說是江浦縣令為了巴結自己,強迫百姓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低價將糧食賣給自己設在青浦縣的供銷社。
老百姓沒了糧食,再花高價從供銷社買糧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