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這種事情誰對誰錯。
畢竟中國古代的歷史太長了,想找到強權皇帝興盛國家的例子有很多,找強權皇帝把國家折騰散了的也不少。
總之,這是一筆糊塗賬。
現在朱允熥願意退讓一步,將審判茹瑺、許濂、武選司郎中史來恭的權利歸於三法司,已經是老朱家最開明的人了。
如果讓老皇帝來處置,可能幾人的腦袋,現在已經掛在城門上了。
事實上,朱允熥真沒他們想的那麼多,他之所以如此決定,只是想看看大明的官員到底還剩幾分下限。
現在這個案子咋說也是證據確鑿,人證物證具在,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要是敢給他搞出個無
罪釋放,那他可真要殺人了。
第二天,兵部誣陷皇太孫案被送到都察院之時,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也是一陣錯愕。
按照大明的規矩,凡是錦衣衛參與的案子不都是欽案麼,咋還能發給他們來審理?
刑部尚書楊靖,大理寺卿張廷蘭兩人也收到了這個案子的卷宗,在看到兵部一干人的供述後,兩人齊齊做出一個論斷。
證據確鑿,鐵證如山!
只是如何定罪,兩人發生了不小的分歧。
「依本官看,皇太孫既然將此案交給咱們審理,那是對咱們的信任,咱們一定要從嚴、從重判決,如此方對得起皇太孫殿下的這番苦心!」
張廷蘭聞言有些不悅。
「若是依照楊尚書所言,那就得判欺君。」
「一旦判了欺君,那這幾人的家眷可都得死!」
刑部尚書楊靖冷笑道。
「他們幹出此等駭人聽聞的大案,誣陷當朝皇太孫,難道不該讓他們全家陪葬?」
「這……」
張廷蘭聽楊靖這般說,不由看向一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
「袁大人,您認為此案該如何判決?」
雖然都察院也算三法司的一方,但都察院卻很少參與案件的審理。
因此,袁泰見兩人把皮球踢給自己,心裡當場有點不悅。
其實這個案子很簡單,重判有重判的道理,輕判也有輕判的理由。
可不論重判還是輕判,最要緊的都是讓皇太孫滿意,讓陛下滿意。
然而,如何才能讓這兩人滿意呢?
「你們說,陛下和皇太孫到底是如何想的,他們希望嚴判還是從輕發落?」
張廷蘭和楊靖聽到這話也陷入思索之中。
這事還真不好說,如果按照老皇帝的秉性,那自然是斬立決,夷三族才好。
可若是看皇太孫的意思,好像並未有重判的心思,否則也不用發給他們三法司會審了。
因此,這個案子如何判,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站隊問題。
是遵照老皇帝的性格辦,還是依照皇太孫的性格辦。
楊靖糾結了一會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