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說話的時候,將一份「分派售賣疏」的奏摺遞了過去。
經過近一個月的提升產能,朱允熥的很多作坊都出現滯銷的局面,積壓了大量的庫存。
比如說香皂、琉璃器、火柴等物。
高明看了看奏摺上的字,當場就提出了疑問。
「敢問皇太孫,這奏疏可有異議?」
「微臣之所以提議向各地官府分派售賣任務,也是參考了朝廷的法度。」
「朝廷的官辦作坊,也是這麼個售賣模式啊!」
朱允熥聞言搖了搖頭道。
「你們在制定辦法的時候,不能總想著參考朝廷的政令。」
「再者說,朝廷那麼分派售賣任務就沒問題了?」
「各種質次價高的農具,不都這麼賣給老百姓了嗎。久而久之,朝廷還怎麼取信於民?」
高明聽到朱允熥這樣說,臉上騰地一紅,默默地收回了摺子。
楊新爐和秦亨伯聞言,確實滿意地點點頭,對朱允熥投去讚許的目光。
其實他們倆在高明草擬這個意見的時候,就知道這樣做不妥。
因為朝廷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弊端非常明顯。
兩人之所以沒攔著,可不是為了給高明挖坑,而是為了照顧老皇帝的情緒。
一旦他們這邊另闢蹊徑,跟老皇帝那邊的政令有衝突,難免會引起老皇帝的不滿,從而跟皇太孫生出嫌隙。
雖說老皇帝非常寵愛皇太孫,但自古以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的權利爭鬥還少了?
漢武帝之太子劉據,隋文帝之太子楊勇,唐太宗之太子李承乾等等。
哪個不是皇帝鍾愛過的太子?
可一旦當他們表現不佳,或者跟老皇帝的政見發生衝突,都會被老皇帝毫不猶豫地廢掉。
因此,在秦亨伯和楊新爐眼裡,只要老皇帝還活著一天,皇太孫還一天沒登基稱帝,這事都不能說萬無一失。
不過,朱允熥能否定這
個建議,也是他們倆始料未及的。
由此可見,皇太孫是有一定主見,深知老皇帝執政上的過失。
「敢問皇太孫,那依您之見,咱們作坊生產出來的多餘產品,應該用什麼方式銷售?」
「撲買嗎?」
所謂撲買,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拍賣,不過在大明來說,更像是展銷會和拍賣的集合。
朱允熥點點頭道。
「這也不失為一個法子。」
「咱們的產品在應天府的市場飽和了,但在外地依然是緊俏商品,不愁找不到買家的。」
「而且,就算大明的市場飽和,也可以向日本、越南、朝鮮等地銷售。」
「實在不行,還可以遠銷波斯、滿剌加等地。」
「不過,孤想到的是另一個辦法。」
「我們何不透過這件事,建立一個自己的銷售網路呢?」
三人聞言全都露出感興趣的表情,認真地盯著朱允熥。
「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