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到「開平王傳」的國子監生員,則各自找繁華街道給百姓們說書講古。
經過羅老爺子親自寫成的話本,一經面世就引起百姓的熱烈追捧,沒用上
兩天時間就已經成為街頭巷尾最為引人熱議的話題。
可謂是但有水井處,誰不說開平?
朱允熥悄***的做了這些事後,還死皮賴臉的求著老朱延遲「開庭」幾天。
他這兩天跟幾個老國公開了幾次碰頭會,在得知還缺一個能說會道的訟棍之時,頓時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被老朱貶到海州當知縣的周志清周槓精。
只是海州距離京城有點遠,哪怕一路做海船回京也得三天時間。
周志清在上次抗倭之事上承了朱允熥天大的人情,因此在看到朱允熥的親筆信後,沒有絲毫猶豫就接下了這個官司。
三天時間倏忽而過,很快就到了三法司會審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應天府衙門外就擠滿了前來圍觀的百姓。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三位***,看到周圍這麼多百姓,齊齊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
此所謂民心可用也!
皇帝陛下只要看到這麼多百姓前來圍觀,就斷然不敢赦免常升那禍害!
三人坐定之後,互相對視一眼,見各自準備差不多了,刑部尚書楊靖清了清嗓子,拿起驚堂木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拍。
「升堂!」
「帶人犯常升!」
楊靖的話音一落,兩旁的應天府衙役,頓時拿起水火棍在地上敲擊著,嘴裡還喊著低沉的「威武」之聲。
然而,讓幾人震驚的是,人犯沒帶上來,三皇孫卻從外邊走了進來。
「皇爺爺口諭!」
朱允熥這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齊刷刷跪下來,靜聽皇帝陛下的口諭。
「皇爺爺有旨,三法司會審,本不該再多加人。但你是咱的好聖孫,就替咱去聽聽百姓的聲音吧!」
眾人聽到這所謂的「口諭」,一個個跟吃了蒼蠅屎似的。
這分明是老皇帝跟這孫子說的話吧,跟他們這些官員有啥關係,憑啥讓他們跪聽口諭?
楊靖老臉憋得通紅,深呼吸好幾次,起身憤怒地看向朱允熥。
「敢問三皇孫,陛下這份口諭可是傳給臣等的?」
「不是呀!」
「那你說什麼皇上有口諭?」
「孤只是說皇爺爺口諭,又沒說是給你們的,是你們自己跪下來聽的呀!」
「你!」
周圍的百姓聽到朱允熥這話,無不被逗得放聲大笑。
楊靖此時也知道自己被朱允熥擺了一道,心裡就更加發狠了,今天若不把這個案子辦成鐵案,他楊靖就不姓靖!
「所有人不得喧譁!」
「帶……」
楊靖剛說到這兒,就被朱允熥給打斷了。
「你們給孤準備個座呀,孤可是代表皇爺爺過來的,你們總不好讓孤站著聽吧?」
楊靖聽到這話,再次被朱允熥氣成豬肝色。
他本想命人隨便給這孫子找個凳子,可一想到他代表了皇帝,就只能不情不願地讓出自己的位置,然後自己找了個小板凳,坐在了朱允熥的旁邊。
朱允熥坐到主審官的位置上,隨手抄起驚堂木拍了一下,對著周圍的衙役喊道。
「帶開國公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