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在上,請受徒孫一拜!”
大本堂裡的其他皇子、皇孫,聽到如此新穎的解讀,也感覺收穫巨大。
一個個紛紛起身,學著朱允熥和方孝孺的樣子,朝著滔滔不絕的老頭躬身一禮。
“請受學生一拜!”
高明聽著眾人的禮拜聲,只感覺心潮澎湃,有萬丈豪情鼓盪。
這才是教書育人之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確是人生一大樂事也!
不過最讓高明感到開心的是朱允熥的態度,他在朱允熥開辦的應天府希望小學旁聽了多日,對朱允熥的學識有著非常清楚的瞭解。
雖說此子於經史子集所知不多,但於術數一道已然具備宗師水準。
不管什麼知識,只要達到宗師水準,必然會有一股傲氣。
朱允熥也是一樣,從他不情不願地拜師,對待他們三人態度上的敷衍就能看得出,他並未真正重視自己等三人,只是出於對齊泰的信任和尊重,這才勉為其難地拜了他們為師。
然而現在則不同,他已經透過自己的學識,獲得了此子的真心尊重。
高明想到這兒,心裡隱隱得意,繼續開口講道。
“其二,人而不用。”
“項籍麾下從不缺謀士、勇士,然項籍並不重用之,凡事只以個人喜好決斷。”
“范增之能都不足以輔佐之,天下又有何人能輔佐之……”
“因此,觀項籍之敗要謹記此二點。”
高明此言說完,大本堂內再次響起一片拜謝聲。朱允炆也在這群人中間,只是跟眾人的讚歎相比,他心中更多的是酸澀。
皇爺爺也太偏心了,給朱允熥聘請了三位如此厲害的師父。卻忘了大本堂裡的一眾皇子皇孫,還連一個厲害的師父都沒有呢……
方孝孺在聽到高明重新講解了項羽本紀後,對自家這位師公算是徹底服氣了。
他之前的尊重,只是出於對師承的尊重,對高明的學問並沒有太深的敬畏。
直至聽了高明的講解,他才意識到自己和師公的差距,真的是不能以道里計啊!
“師公,要不您主講吧,徒孫在邊上旁聽。”
高明聽到這話有那麼一點點的心動,不過這點怦然心動很快就把他給掐滅了。
老朱家的因果太重,還是少沾惹為妙。
宋濂可不就是給老朱家的龍子龍孫上了十幾年的課,最後被老朱流放雲南,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自己也是一大把年紀了,好好守著有良心的三皇孫就行了,別人家的孩子讓別人操心去吧!
“老夫年事已高,恐力有不逮,耽誤了皇族子弟的教育,就不倚老賣老了。”
方孝孺聽到師公這般說,就知道師公心裡有氣,不想給皇家任教。
不過這事也不能說師公有錯,畢竟師公跟朱家有著深仇大恨,能破例教朱允熥,已經是人品高潔了,哪還敢奢望更多?
“既然師公如此說,那吳王殿下之教就託付給師公了,以後徒孫再不插手。”
高明聞言微微一笑,當仁不讓地說道。
“正該如此!”
方孝孺聽到這話總算是明白了,敢情剛剛師公和另外兩位大儒,之所以有事沒事咳嗽一聲,就是想警告自己,不讓自己染指朱允熥這塊璞玉呀!
方孝孺想到這裡也有點生氣了,他也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啊,他也很喜歡朱允熥,很想把他培養成大明的賢王呀!
雖然方孝孺心裡很恨,但一想到師公的身份,也只能收起這份恨意,朝著幾人躬身一禮後繼續回去教書。
朱允熥在方孝孺轉身離開後,心思立馬活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