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標準機甲外形都是差不多的,就是人體的方大版,不同的是標準機甲的內部結構以及標準機甲的控制系統。
還是像之前說著,這些標準機甲現在做的那是結構和控制系統的最佳化,至於最為重要的能源和維生系統,這需要其他科研團隊的突破。
幾人在左大軍的帶領下在廠房中飛了一圈。
左大軍笑著說:「等腦機普及後,廠房中的很多工作都能在虛擬宇宙中來完成了,不只是標準機甲的研製,很多工科方面的工作都能在虛擬宇宙中來完成,這也就意味著腦機普及後,生產力會迎來一次爆發式的發展,再加上人工智慧,只要我們做過的工作,人工智慧就能代替我們來做了,想想就很不可思議。」
包奇正點頭說:「這位是實話,工科很多的工作都能在虛擬宇宙中完成了,再將虛擬宇宙中的過程直接複製到現實世界就可以了。」
就拿產品設計來說,在虛擬宇宙搞設計那方便的不知多少。
意識直接輸出,切能夠直觀的看到結果。
在虛擬宇宙中搞設計,那就如同在現實世界中直接製造產品,在製造的過程中反覆的修改。
這個過程在現實世界中要消耗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在虛擬宇宙中則不同,這個過程這是一瞬間。
只要一個念頭,其設計的產品就能出現在你的眼前。
範曉明笑著說:「就好比我們搞出來的質子核聚變裝置。」
「是的!」包奇正說道,「當然了,這也是大家前期做了充分的工作,要不是有大家的前期工作,虛擬宇宙也不會有那樣的能力,這後面是大家一點一點的知識梳理和積累,讓現有的知識體系融入到了虛擬宇宙中。」
真說起來,現在的在虛擬宇宙中搞設計啥的很是方便,但這是無數程式設計師和科研工作者沒日沒夜付出的結果。
特別是虛擬宇宙搭建的初期,那真是一步一個腳印。
相對的,現在方便多了。
除了那些底層造輪子的,在應用方面,那就是一個念頭的事。
徐正平點頭說:「啥事都是從零到一難,從一到十那就方便多了。」
五人說了飛出了廠房,來到了廠房不遠處的測試場。
此時,在測試場上有著五個標註機甲。
這標準機甲的外形和人是一模一樣的,遠遠的看去如同五個巨人站在那裡。
五人飛到五個標準機甲不遠的地方。
一方是制式的人形彷生機器人,身高都是一米八,一方是標準機
甲,其身高都是十三米。
這一對比,前者就是小不點,後者就是巨人。
左大軍指著不遠處的五個標準機甲,介紹說:「這是我們的第一代標準機甲,其能源是由超級電池提供的,其駕駛艙的維生系統和太空服差不多,其續航的距離也就三公里。」
第一代標準機甲做的其實還不錯,其是在人形彷生機器人和工程機甲的基礎上發展來的。
說的這裡,就不得不說包奇正了。
對於人形彷生機器人的資料對他們就是公開的。
相同的,他們的相關資料對包奇正他們是公開的。
雖說一方研製的是人形彷生機器人,一方研製的是機甲,雙方誰也不服誰,可合作還是非常融洽的。
本來兩者研究的很多都上重複的。
包奇正點點頭說:「有三公里的續航距離就很不錯,這樣的大傢伙,十三米,這妥妥的就是巨人。」
差不多四樓的高度,這也就在宇宙中探索用了,要是放在地球上,放那都不合適,且用途有限。
直白點說就是雞肋。
左大軍看了一眼包奇正說:「你們有沒有計劃製造差不多大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其實你們是可以考慮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