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燕王再厲害,也成了一個人,說不定燕王會自己主動來京請罪。
如果他不同意,敢造反。那皇上就可以出師有名。拿下燕王造反的把柄,一個逆賊能起多大風浪。”
方孝孺就是個只會學問的迂腐先生,朝廷的事情,他根本給不了什麼建議。
但是,他站在黃子澄的方陣上贊同,這樣一對二,齊泰的建議就落了下風。
朱允炆沒主見,又和黃子澄比較親,這樣一來,選了黃子澄和方孝孺的看法。
接著,方孝孺就很雷人和黃子澄決定,先把周王削了。
第一,周王藩地在中原,自古以來逐鹿中原,還可以阻止燕王的兵力南下。
第二,周王和燕王是一個娘肚子裡出來的,兩人關係最好,除掉周王,燕王就少了支援。
如果燕王敢起兵幫周王,那朝廷就立刻拿下。
朱允炆聽到兩位先生這麼有道理的講解,立刻高興起來。
他又想削藩,又不想危險,還要符合“禮”,想天下人人心服,所以主要針對弱藩。
“有三位先生這麼幫朕,何愁削藩不會成功。”朱允炆鼓起掌來。
第一步已經決定,接下來就是針對周王做出一些決策。
幾個人又開始犯難了。
周王雖然不及燕王謹慎,但是做事也沒有越什麼規矩。
要找到削藩的罪名實在是有些不容易。
當年洪武皇帝還在時,周王倒是做過一次混賬事。
但洪武皇帝並沒有追究,只是斥責幾句。
想來想去。
最後朱允炆想到了錦衣衛。
朱允炆知道錦衣衛可以幫他做事。
錦衣衛指揮使張順被朱允炆召見,當下很高興。
他知道這次只要成功,錦衣衛就會得到建文皇帝重用。
只是沒有想到,當初跟著洪武皇帝的蔣瓛已經輝煌不在。
這次建文朝的輝煌就是自己的。
朱允炆有些不放心,詢問張順:“張順,此事事關重大,朕交代你的事情不能讓其他人知道,之前派去燕王府的失蹤了,這次你重新選擇得力助手,前往周王府和燕王府。”
張順點頭,隨即說自己會安排好。
朱允炆覺得自己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
便對張順十分器重。
張順被皇帝重用,自然感激涕零。
很快便安排人馬監督周王。
另外派了幾個人,隨著進京彙報的長史葛誠一起回北平去了。
朱允炆特別的忙。
半夜,又接見高巍,商議後,高巍覺得先削燕王。
但被朱允炆拒絕,客氣的勸高巍回去。
黃子澄為了朱允炆的名聲,便自己把削藩的事情攬了下來,不讓朱允炆名聲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