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一直牢記陛下的話,不會讓太子和漢王受險。但也不會從中去蹚渾水,臣做到了。
假捷報一事,臣並不知,也不知道為何漢王會寫信詢問臣。
但臣覺得,就算詢問,也不能說明臣知道假捷報的事吧。
陛下也知道,臣為了山東蝗災的事忙的根本沒有時間去管,臣也不敢跟漢王走的太近。”
“為何?”
“漢王待臣很好,他總是去府裡找臣,喜歡到處亂跑,臣怕被漢王發現建文的秘密,所以一直以來,跟朝中每個人都保持距離。
怕他們發現秘密,所以臣又怎麼會跑去加入浙東的事。
臣也瞞著殿下,害得她以為臣在書房藏了女人,臣更是心驚膽戰,府裡還有白蓮的事情,哪裡會如此有心思的來騙陛下。”
朱棣含眸,他確是注意到,成淵跟大臣很少打的火熱,都是不遠不近。建文的事他明白,日久天長總是不便。
但是又不能再讓更多人知道。
朱棣道:“不急,等高煦回來,你們兩人對質便好,不過你得先去刑部待上幾天。
到時候,若是屬實,朕免你無罪。”
“臣,遵旨。”
………………
朱棣聽到朱高熾,咸寧,安成為成淵求情時,氣就不打一處來,直接對幾個孩子揮手道:“行了,公是公,私是私明白嗎。
他的功勞,俺已經用第一公給他還了,若是他參與浙東抗倭假捷報,欺騙於俺,俺饒不了他,欺君之罪。”
安成道:“父皇,兒臣從未求過父皇什麼,不管結果如何,請父皇能夠饒恕駙馬。”
朱高熾道:“父皇,假捷報一事,兒臣也是從它處得知,但可以肯定,絕對與鎮國公無關。”
“都下去!無關?信怎麼會送到他手裡?如何解釋。”
朱棣指著紀綱道:“立刻,多下幾道旨意,讓朱高煦回京對質。
責令丘福,在浙東抗倭,若是在傳假捷報,朕新賬舊賬一起算。”
朱棣痛恨人騙他,但也不會輕易就治成淵的罪。
他不是恩將仇報的人,不過也要讓別人心服口服。
“你們都下去。”朱棣勒令道。
………………
坤寧宮。
朱高熾帶著兩個妹妹過來給徐皇后問安。
徐皇后道:“今兒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啊,你們三個怎麼一起來了。”
“母后,兒臣是為了鎮國公的事。”
徐皇后嚴肅道:“安成,咸寧,你們也在這裡,母后不怕得罪你們,如果成淵真的欺騙你父皇,夥同高煦傳假捷報的事,母后勸你們,不要去求情。”
“安成,你該好好的照顧好腹中的孩子才是。
還有你高熾,這時候一切事情都沒清楚,你枉自求情,恐怕連你也要被牽連進去。
如果成淵跟高煦傳假捷報的事情確認,母后還能說什麼。”
朱高熾道:“母后,怎麼能僅憑一封信便讓成淵受冤,兒臣擔心父皇他在氣頭上,會做出衝動的事情來。
兒臣跟母后都是受過他恩惠,兒臣豈能袖手旁觀,母后也要坐視不理,那安成怎麼辦。”
徐皇后道:“你們幾個啊,可是這種事母后不得干政,也無法跟你父皇說起這事。
高煦也是母后的兒子,母后怎麼會不救他呢,實在是後宮不得干政,母后不能讓你父皇為難,也只能委屈你們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