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朱棣道:“本王雖有勇卻才華微薄,繼承大統本不應該,可先帝爺打下萬里江山,俺總不能因此就不管。
既然諸位不斷的勸,那本王便不推辭了。”
成淵抱著胳膊,看著朱棣。
靠,朱老四也會演戲了,果然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眾文官武將鬆了口氣,禮部的侍郎立刻請朱棣進殿,舉辦登基大典。
禮部尚書也是奸佞之一,早就很心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他們一起下大獄了。
正在這時,有個清瘦幹練的文官走了出來,正是翰林編修楊榮。
他清了清嗓子道:“等一下。”
眾人又緊張起來,生怕楊榮又跟那幾個御史一樣,只見楊榮對朱棣拱了拱手道:“燕王殿下,不知您去過孝陵沒有。”
直接登基就是接了建文的位。
拜了孝陵再登基,就是接先帝的位。
朱棣看了眼這楊榮,有些開心的笑道:“你是何人?”
“回殿下,臣是韓林編修,名叫楊榮,特提醒殿下。”楊榮道。
“本王已經去過了。”
楊榮聽後點頭,說去過孝陵隨時就可以登基。
眾官員聽到這話,紛紛高興的去準備了。
隨後楊榮又道:“殿下登基用的詔書不能輕視,需要尋名儒,這才符合天子威嚴。”
有人舉薦茹常,也有人舉薦解縉。
茹常確是有文采,當初受朱元璋重視。
看到朱棣猶豫,成淵想到歷史上方孝孺拒絕為朱棣草擬詔書的事情後,便笑道:“聽說解縉特別的有文采。
五歲時他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七歲時就能寫文章了,十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終身不忘,十二歲讀盡《四書》《五經》,況且這解縉本來就是翰林待詔,讓他來理所應當。”
成淵記得解縉,這解縉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朱允炆所信任,解縉被派去吃土後,董倫在朱允炆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
禮部侍郎立刻接成淵的話笑著說道:“確有此事。”
“好,那就聽成淵的,本王的詔書就讓他來寫,他要是寫的好,本王就任命他當翰林侍讀。”朱棣哈哈大笑,任命解縉寫詔書。
解縉他們都可以編永樂大典這東西,還能寫不好詔書,不可能的事情。
眾官員都很驚訝,這個年輕人是誰,竟然能讓燕王如此聽從,紛紛細瞧起來。
眾文官對成淵已經產生了好奇心理,董倫覺得解縉肯定認識這個年輕人,到時候去打聽下。
禮部侍郎董倫看了看成淵,他要回去好好和解縉說下這個年輕人舉薦的事情。
成淵鬆了口氣,誰說草擬詔書的是方孝孺了,現在他就要換成解縉來,免得方憨憨口吐芬芳,惹人不快。
草擬詔書的人選已定,朱棣接下來便是關於論功行賞的事情,命文采不錯的朱柏去將所有人的名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