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二年,一月十二日,朱允炆在應天撤換李景隆,封都督陳暉和平安為副職,南軍重新進到德州和定州,滄州。
一月二十日,朱棣聽說朝廷集結南軍準備北上,前思後想,決定採用成淵的法子,再朝廷大軍沒有落住腳之前,立刻攻打。
東昌之戰中,朱棣率著集合的兵馬在短時間內奪取滄州,再次向南而進,下令出征遼東,暗中派人在直沽修建浮橋。
成淵帶兵隨朱高煦,朱柏從通州折轉向南而行,日夜兼程,在兩天之內到達滄州。
南軍守將徐聽到燕軍還在不斷的築城時,聽到燕軍進攻,立刻派兵進行駐守。
但因為行事匆忙,來不及進行部署,便導致燕軍只用了兩天時間就破了滄州。
成淵與朱柏收復投降的南軍守將徐凱率領手下南軍歸順朱棣,並且加入朱棣的隊伍。
燕軍從長蘆渡河,從德州再次徵集糧草,數日後到達山東臨清。
深夜,中軍大帳傳出聲音。
朱棣看著成淵道:“本王目前的打算就是如此,俺派幾百輕騎到大名府,截了南軍的糧道,這樣便完全切斷他們北上的糧道。”
成淵道:“那我們先在原地整軍歇息,等王爺從大名府回來,我們便繼續南下。”
聽到成淵建議自己繼續向南而下後,朱棣有些猶豫,他的意思是可以返回北平府修整,隨後再繼續南下。
成淵沒有同意,每次打到一半又退回北平府,打一半兒又退回去有什麼進展,靖難四年太長,這次怎麼說也得一舉南下。
“什麼?一路南下?”朱棣有些驚訝道:“小子,你對這次南下可有什麼把握?”
朱棣自己都沒有信心,沒想到他卻敢和自己這麼說。
成淵笑道:“王爺,你便去大名府截糧道,我則是透過世子,讓他們把冬天收的玉米碾成玉米粒,拿來作為軍糧。那些草料也都運來。”
“俺截大名府糧道,你讓人調配糧草,按照你小子說的,俺或許可以一試。”朱棣有勇氣,但是他也擔心彈盡糧絕。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支撐大軍的正是那些源源不斷的糧草。
半個月後,朱棣從大名府運了不少的糧食,成淵則是將北方運來的糧草分給燕軍,短暫修整,便繼續南下。
二月下旬,燕軍從館陶渡河。
先後到達東阿,東平,威脅山東南方,迫使朝廷的大軍繼續向南而下。
因為盛墉在濟南府直接被成淵他們殺掉,南軍在東昌的守將是個不出名的武將。
成淵遵循歷史大致,在陣中擺了大量的火槍和有毒弓弩,卻被燕軍用計奪下,沒有費多少兵馬。
張玉和朱能與朱棣在東昌之戰中配合默契,南軍大將平安率兵援助東昌,依然沒有扭轉朝廷敗局。
東昌之戰讓朱棣數次陷入危險之中,但成淵也不停的叮囑,張玉只是受了輕傷。
成淵因此也鬆了口氣,在東昌之戰中,張玉沒有死,這也算是一件不遺憾的事情。
因為東昌之戰,南軍見到燕軍便慌亂,他們的軍心已經被朱棣的燕軍摧毀的所剩無幾。
朱允炆原本看到燕軍南下,撤了齊泰,黃子澄的官職,看到東昌大敗後,身邊無人可用,索性又恢復了齊泰和黃子澄的官職,作為他的智囊團使用。
還命令南軍拿下朱棣和成淵的頭顱。
隨著東昌之戰大勝,朱棣的心情更加好,他們一路截了不少的朝廷官糧補給糧草。
朱棣與道衍,成淵,徐增壽他們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三月初三,朱棣在東昌附近祭拜燕軍的亡士,成淵則提議靖難後可以給這些將士修個碑。
三月十五,燕軍追擊南軍大將平安他們,在夾河附近駐紮,與南軍相距不過四十里路。
南軍隨後準備大量的火藥和火銃,弓弩,但由於燕軍用輕騎進行偷襲,他們的火藥和火銃根本沒有派上用場,只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