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縣。
李力新任該地知縣。
靳山在鄧城。
襄陽發生一案,李力審不下來,就交給靳山審理。
原來,襄陽縣原縣令外調,有了一個空缺,剛好李力上書,想要去鄧城向靳山學習,上面答應,只等機會,等一出現空缺,尹堅就告訴了卜慧書,卜慧書就告訴了李力不要出遠門,馬上有訊息。
結果很快就下文,讓他去襄陽縣。他喜出望外,興沖沖地去襄陽縣上任。剛一到任,就接到有人擊鼓告狀。
他更高興,心想,這生意來了,官場如商場,作官就像經商,都是要用心經營的。、
襄陽縣是一個好地方,有山有水,山不高,秀氣,水不兇惡,溫柔如同一條綠色的綢子,環繞古城一大圈,向東南方流去。
這個地方令人流連忘返。
李力上次路過襄陽,就愛上這座城。
有山水,有文化,有文人墨客的遺蹟,帶著他們的靈氣,到這個地方的人,都有很多感悟,人傑地靈之處,人才輩出,同時代的佼佼者彙集於此,留下影響多人的詩篇,這裡的人更懂生活,這裡的人更愛生活。
擊鼓告狀的是一家人。一個是姑子,另一個是嫂子。
巧得很,姑子嫂子都沒了丈夫。她們的丈夫死於一場意外。二人一起外出做生意,遇到突然而至的大暴雨,無處躲藏避雨,剛好路邊有一座破廟,就進去躲雨。
沒想到,雨越下越大。
因這座廟不靈,沒有人來,荒廢了很多年,破爛不堪,無人打理。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果然,一聲炸雷,一陣狂風,一陣暴雨,集中襲來,將破廟打垮,二人雙雙被埋葬在裡面,等到雨過天晴,家裡人發現二人沒回家,就派人沿路尋找,沒有找到,發現路邊的破廟,仔細一想,估計在裡面,因為狂風暴雨無處躲藏避雨,這座廟昨天還在,今天就是一堆廢墟。難不成人已經被埋葬於其中?
他們將信將疑,還是開始挖掘破廟,結果,真的發現二人的屍體,早已涼透了。
真是禍不單行。
好在姑嫂肚子都爭氣,沒有讓二人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也就是說他們均留下了後代,就是人們常說的遺腹子。
巧得很,兩人一前一後生了孩子,生的一兒一女,生育不久,姑姑就告了嫂嫂,告什麼呢?就是告嫂嫂在回孃家的時候,將嫂子的女兒換成了自己的兒子。
李力一聽,頭都大了。嬰兒長得差不多,看來都在爭兒子,都想要延續香火的人,殊不知,都想要的不一定都能得到,如果都生兒子,將來都要打光棍,沒有女兒,世界將亂套。
李力初來乍到,遇到這個難辦的案子,就派人去請靳山。靳山說:“沒空。相信一定會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來說一聲。”
他既然這樣答覆,一定有理由,李力也就不勉強。
先硬著頭皮幹吧!再說只要有心,一定能破案,總會找到案子的關鍵點。
就像劈柴,是有技巧的,找到了木柴的弱點,一刀下去,穩準狠才行。
木頭有紋路的,找對了,一斧頭下去,就能成功,沒找對紋路,卻不能夠成功,還需要第二斧頭或者第三斧頭,直至將木頭劈成粉末,費力又沒效果,不能發揮木柴的功用。
李力的名字就有意思,就會用力去做事。他將雙方和雙方證人都帶到堂上,一一審問。兩個人爭來爭去爭個不可開交,都堅持說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是對方的。
這就難辦了,只有升堂後再說。
宣佈升堂,威武之聲響徹房頂,左右上下都肅靜,只聽李力如何審案。他心裡的確沒數。
“下跪者何人?”李力問道。
“民女李王氏。”
“小女王李氏。”
李力一聽,就暈了。
“哪個是嫂子?”
“民女李王氏是嫂子。”
“那麼,你就是姑子王李氏了?”李力問。
“是的,大人,小女王李氏嫁的男人姓王,故,小女是王李氏。”姑子說。
“哦,這一下弄明白了。你們是一家人,怎麼會鬧到這個地步?說說看,你有什麼道理?李王氏?”李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