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又不是沒有算過這筆賬,此時他面帶疑惑,“李輝,你說實話,那些稅金沒有充數的?”
大唐國庫一年三百萬進項,你一個商賈就可以交稅八百萬,幾乎相當於三年大唐的稅收了。這個數字李輝雖然往少了說,但李二依舊覺得問題極大。
時代限制了李二的想象力啊。
這個時代,一兩銀子相當於後世的一千塊,而日常一文錢,幾乎可以抵得上後世一兩塊錢的價值了。
這時候,你說你每年可以繳納國庫稅銀八百萬兩,說出去誰信呢?
李二眼中懷疑,這和琛是用其他地方的銀子充入收益,然後繳納進入國庫,為的就是圖謀以後更長久的暴利。
尤其是和李輝接觸久了,李二不止一次有這樣的想法。
李輝此時笑了笑,“陛下,我給你算算賬你就知道了。”
“報紙,這個東西大唐的百姓難道不需要嗎?”
“就算報紙大唐百姓不太需要,那麼鹽呢?那可是精鹽啊!和琛的精鹽利潤也就是一斤一文錢,另外一文錢被大唐國庫拿走了。”
一說精鹽,李二猛然間想起當初讓和琛搞製鹽的時候,一斤抽一文錢。
想不到,利潤這麼低。
和琛此時笑了笑:”陛下,去年產量還不行,今年精鹽的產量可以翻好幾倍,到時候大唐國庫定然給您堆得滿滿當當的。還有鐵,釀酒,石灰,琉璃呢。”
李二是真的發愁啊,現在大唐多缺錢,應對蝗災需要準備的金錢,大部分都來自於和琛的生意繳納的稅銀,如果和琛的生意斷了,今年大唐的進項基本上也就斷了,其他地方遇到不好的年景,一年能交稅幾個子?
“和琛,朕相信你們,對了,你們還有什麼賺錢的法子,可以迅速把那些勳貴的錢給掏出來。”
李二目光閃爍,這一次,他發狠了。
大唐的金錢在哪裡?
自然在有錢人手裡,普通百姓手裡能有幾個子?
勳貴手裡的金錢無數,他們的錢怎麼來的?
那肯定不是俸祿來的,如同李輝這樣在外面做生意的人極多。
最關鍵的是,那些勳貴和李輝不同,他們賺了錢,就藏起來,或者用來打點關係。
貪贓枉法這件事在大唐的朝堂屢見不鮮,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一開始李二還令行禁止,各種殺雞儆猴,但很快,李二就發現,沒有錢,誰都活不下來,有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影響天下發展,先暫且這樣。
而李輝和琛在商賈之上的成功,給了李二信心。
“李輝,你好好想想,怎麼能把那些勳貴家裡藏著的錢拿到手!”
“陛下,明搶多好啊,直接帶人抄家,嘿嘿。”
李二一拍桌子,脖子都紅了,“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