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兮搬過來住,本是為了親近李律。
這一切,都是因為沐山的軍管制度。
馬是軍管品,一般百姓根本不能自己養,就算想養,也必須登記在冊,且只能養些劣等駑馬。
這些駑馬,只能用來拉車,和殺了吃肉。
所以,馬車速度很慢,從明陽縣到東城,幾乎要走兩個時辰。
而且,馬車是木輪,顛簸得緊。
李律貴為總頭,自是吃住在縣衙。
趙倩兮想和李律做鄰居,就得去明陽縣住。
若是樂營有事,她每日裡來回便要花四個時辰。
她這般人兒,哪兒經得起這等顛簸。
但李律不同,李律是總頭,文武雙職。
為了讓他方便管理,武備官會為他備上一匹良駒。
即便他真有什麼急事需要速報東城,騎上良駒飛奔,也就小半個時辰便能到。
當日秦海快馬衝城,來得這般迅速,便是因為胯下有良駒。
沐山城是不產良駒的,想要良駒得去和草原異族交易。
一馬難求,因此,馬也成了軍管品。
李律在明陽縣範圍內,良駒隨便騎,但騎去別的縣,必須是因為公務。
若是自己出行,便只能坐馬車。
交通實在太困難,他是總頭不能離崗過夜,趙倩兮也扛不住如此顛簸。
更何況,趙倩兮的每一次外出,都得去樂營批公文。
因此,他和趙倩兮被迫分開兩地。
現在,柳明在明陽縣與東城交界位置,生造了一個柳記食館,還造了宅子。
分宅子的時候李律各種客套,但拿到了宅子,第一時間便想的是把趙倩兮接過來。
前後疏通,各種託關係,花了一個多月。
才讓樂營官點了頭。
可把他折騰壞了。
趙倩兮有多不容易,李律是很清楚的。
樂營裡想要吃得好,穿得暖,只能憑技藝掙銀子,誰掙得多,誰待遇便好。
但是,東城肯在聽曲上花錢的人就那麼點。
趙倩兮掙了,其他人便沒得掙。
掙錢越多的人,被排擠得越慘。
絕大多數時候,趙倩兮連個說話的朋友都沒有。
現在李律把她接了出來,每日還會專程飛馬而來,陪她說上一會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