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資義大驚,這個人仙風道骨、鶴髮童顏,一副世外高饒樣子,怎麼能這麼肆無忌憚?
而且他這話到底是在誰?
是不是自己要是不聽他的話,連自己也殺了?
李資義突然有些後悔求黃氏幫自己政變了,自己最初的設想可不是這樣,他原想在先王壽終正寢以後,再和太子展開爭奪。
先王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了,不用人殺也活不了多久,可是丁春秋卻一刻都沒有等,連壽終正寢的機會都沒給。
趙煦撲一繼位,險些挑起大戰,雖然消於無形,可是他收復燕雲的心,沒有一刻停息。
親政期間內修政治,外修軍備,國內欣欣向榮,對外戰爭也是無一敗績。可惜妒英才,沒等他收復燕雲,在二十五歲的年紀生命戛然而止。廟號:哲宗,諡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誰也沒想到繼承皇位的是醉心書畫藝術,從來沒有顯露過政治才能的,哲宗的次弟,端王趙佶。
黃裳搖身一變又成鱗師。
這麼多世了,一次皇帝都沒當過,但帝師沒少當,和皇帝總是這麼有緣。
可是這一次,黃裳沒來得及享受帝師帶來的榮光,也沒等到新皇的重用,在新皇登基之前,老父病故,黃裳回家丁憂了。
所以趙佶登機,黃裳是半分力都沒出。
可是趙佶年輕,之前也沒有當皇帝的準備,驀地當了皇帝,有些不知所措,想以皇帝的命令奪情,留住黃裳這個他現在唯一能依靠的人。
可是以黃裳現在在朝廷中的地位,似乎還不夠格,黃裳本身也不想留下,藉著這次丁憂,徹底致仕,皇帝請也不出仕了。
趙佶真的很幸運,年紀輕輕,在毫無準備的時候登上帝位,沒頭緒的時候太后掌權,可是第二年,太后就死了,給了他一年的時間緩衝,隨即就親政。比他的兄長,先帝哲宗幸運多了。
趙佶初登帝位,年紀又輕,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雖然以前他沒想過當皇帝,可是帝位到手,他也不是不想幹事,更沒覺得自己當不好這個皇帝。
皇帝這個位置很奇怪,什麼草包、飯桶坐在那個位置,都會覺得自己英明神武。
趙佶啟用蔡京,在和曾布的鬥爭中獲勝,登上左僕射之位,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恢復宋神宗新法,不斷改變鹽業、茶葉的專賣制度,改革幣制、完善市舶制等,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建立全國的福利制度,設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養民之貧病者,包攬窮饒醫療、養老和殯葬。又建立縣學、州學、太學三級公立教育系統;恢復設立醫學,創立算學、書學、畫學等專科學校等。
這些利民的政策都需要錢,錢從哪來?只能多徵世家大族、富饒稅。
趙佶更是廢除科舉,要從他設立的公立學校中選拔官吏,這就讓他與下計程車大夫結下深仇大恨。
而士大夫和那些世家大族其實就是同一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