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溫馨著,就聽門口一陣喧譁,店小二大聲喝斥道:「快走快走,這裡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嶽不群扭頭看去,卻是一個少年,衣衫襤褸,看著是伸手向店小二要吃食。
酒樓很豪華,進出的客人也都衣著華貴,有這麼一個流浪兒擋在門口,顯得很格格不入,影響了客人的心情,店小二可擔待不起,只想儘快把他趕走。
少年雖然被驅趕,卻還是要笑嘻嘻的,大聲道:「有錢的老爺都是大善人,我這一路就是靠這些大善人賞的飯吃,才活下來的。你不行善,別擋著這些大老爺行善。」
嚯,這麼小的年紀就知道道德綁架了,這要是不表示表示,豈不是要被人看輕了?
甯中則看著少年的落魄樣,不由得嘆了口氣,道:「真可憐。」
甯中則家庭遭受鉅變,但她本身的境遇其實沒受到任何坎坷,一直都是衣食無憂。有了女兒後心腸更軟,尤其看不得小孩子受罪。
嶽不群微微一笑,揚聲道:「小二哥,給他些吃的,算我賬上。」
看到有人肯付賬,店小二也就不再糾纏。現在硬趕人家走,人家也不會走,再者還擋著別人行善積德。趕快給他點吃的,他自然就走了。
店小二轉身去取吃的,少年卻來到這裡嶽不群的身前,雙膝跪倒,道:「謝謝大老爺。」
嶽不群道:「小兄弟不必客氣。」
甯中則也不顧少年身上骯髒,伸手就把他拽了起來,問道:「你是哪裡人?叫什麼名字?怎麼在這裡乞討?」
少年看著甯中則慈善的目光,自己也忍不住眼圈一紅,道:「我是從南邊來的,那邊鬧饑荒,爹孃都餓死了,我是一路乞討來到這裡的。我叫令狐沖。」
「令狐沖?」
嶽不群頓時仔細又看了看這少年,十來歲,餓的面黃肌瘦,但一雙眼睛卻十分靈動。
還真是有緣啊,重生了還能碰到。
初讀《笑傲》時十分同情令狐沖,只覺得這個人尊師重道,信守承諾,又有胸懷,能和旁門左道的人交朋友,全怪嶽不群居心叵測又心胸狹窄,處處針對令狐沖。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問題的角度又變了,也許令狐沖並不是一個好弟子。
「正邪不兩立」並不是一句空話,當你懂得越多,就越知道這句話的分量。
所謂「正邪」並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軍閥混戰,而是信仰、陣營上的衝突,各種「主義」之間的戰鬥才是最殘酷的。
令狐沖結交三山五嶽的匪類,置華山派於何地?他想作個隱士,不在乎名聲,那別人呢?他這麼幹的時候可想過自己是華山派的大弟子?更不要說還和田伯光這種Yin賊稱兄道弟。
Yin賊是什麼?採花盜柳,壞婦人名節,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這比殺人害命更令人痛恨。
令狐沖竟然僅僅因為他看著豪爽,就兄弟相稱。….
在現代社會,監獄裡的***犯都會被其他罪犯鄙視,令狐沖連罪犯都不如。
更有方證和沖虛不斷地說岳不群的壞話,總是表示是嶽不群心胸狹隘,不是令狐沖的錯。方證甚至想把令狐沖收入少林門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