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遜一愣,自己還沒去找他們算賬,他們倒是先來了。
謝遜想了想,沒有理他們,自己不想這麼快就結束現在的這種生活,就讓他們等著吧,等自己心情好了再見他們。
楊逍接到謝遜的回話很無語,這教主的架子也太大了吧,就這麼把波斯明教的來使晾在那兒,不聞不問。不過這些年,謝遜也把明教眾人調教得早就不把波斯明教放在眼裡了,尤其他們還圍攻黛綺絲,謝遜回來把他們都殺了,也不讓人意外。
就這樣,謝遜在武當山又住了半年,與楊逍只是書信往來,不冷不熱地把波斯來使安置在光明頂。
黛綺絲問道:“大哥,這都半年了,對波斯來使就這麼不聞不問也不好吧。”
謝遜道:“有什麼不好的,他來能有什麼事,無非是怕我報復他們,認慫了,難道他還敢跟我來硬的?”
黛綺絲對波斯還是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即使受到波斯三使的圍攻,她也想知道他們來了會說什麼。
黛綺絲道:“你就不想知道他們帶著什麼條件來的?”
謝遜輕蔑一笑,道:“小小的波斯,能有什麼值得我心動的條件,等我心情好了再見他們,要是弄得我心情不好,萬一殺了他們怎麼辦?”
黛綺絲道:“大哥,別動不動就殺啊殺的,你怎麼殺性這麼重?”
謝遜嘆道:“人殺多了就會麻木,上次在大都殺的人太多了,我怕我的心境會出問題,這才留在武當,不肯下山,就是想在張真人這裡得到幫助,以修復心境。”
黛綺絲想想,還是別急著讓謝遜去見波斯來使了,以波斯明教一貫的尿性,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惹毛了謝遜。謝遜又一貫地看他們不順眼,萬一謝遜狂性大發,真把他們都殺了,黛綺絲還是心有不忍。
這一年是至元(後)三年(1337年),江浙又受災,饑民達四十餘萬。
江浙是謝虎的大本營,陸家的生意也主要在這裡,現在都在謝虎的掌握之中。這個地方一亂,謝虎的壓力首當其衝。
前幾年的大災,讓謝遜的勢力突飛猛進,進一步削弱了朝廷的力量,這次再來的天災,讓謝虎看到了再次壯大的機會。
謝虎一面組織救災,一面向謝遜報告,畢竟他手裡的資源都是屬於謝遜的。
此時的謝虎,掌握著海沙派的私鹽生意,以及巨鯨幫的海外貿易,又接手陸家的財產,可謂兵精糧足,實力之雄厚,已經超過了明教的全部。
謝遜知道自己不能再這麼悠閒了,波斯明教可以不理,但不能不救災。
謝遜辭別張三丰,帶著黛綺絲下了武當山。
楊守也一直在武當山,看謝遜既然下山了,自己也就不多留了。
楊守是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如今有天災人禍,他也願意出錢出力。
謝遜對楊守道:“楊兄,你把財物都交給謝虎,他有經驗,就由他去處理救災的事吧。現在蒙元覆滅已經不遠了,楊兄你目前處在朝廷的控制範圍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到戰火燒到了你家那兒,你不早做準備,損失可就大了。”
楊守道:“北方已經越來越亂了,我也早就打算搬家。好在這麼多年,我在南方也已經打下了一些基礎,可以慢慢地轉移財產。”
謝遜道:“你兒子也那麼大了,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就不想出來幹一番事業,整天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有意思嗎?”
楊守的兒子楊琪也快三十歲了,小的時候還和謝虎比試過,現在也在忙家裡的生意,謝遜總覺得白瞎這一身功夫了。
楊守笑道:“我家的人都沒什麼大志向,不喜歡你們那種風風火火的生活,做生意其實挺好。等你平定了北方,我們還是要回到終南山居住,活死人墓是我們永遠的家。”
謝遜搖頭慨嘆,人各有志,也就不再勸了。
謝遜回到光明頂(擱船尖),並沒有先見波斯來使,而是先開會,討論這次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