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爺倆的戲服都是一模一樣的,扮相也並沒有差別,兩人站在一起,一個英俊瀟灑,一個沉穩大氣!
“勸千歲殺字休出口——”
馮曉智一開口,雖然聲音已經沒有當年那麼亮了,但是韻味十足,讓臺下的戲迷們都是不禁淚目!
馮曉智已經告別舞臺多少年了,除了一些紀念活動之外,他已經很少在大眾面前唱戲了!
當年馮曉智在京劇界,那也是有著一大批戲迷的好演員!
“老臣與主說從頭——”
“劉備本是靖王的後——”
“漢帝玄孫一脈留——”
林牧緊跟著唱道,
“他有個二弟漢壽亭侯——”
胡琴的板式也從西皮原板,變成了流水板,而且林牧的唱腔在內行聽來,比馮曉智更像馬連良先生!
馮曉智的唱腔跟馬連良先生還是有不小區別的,他繼承了馬連良先生表演風格中的機智,幽默,老辣的一面,表演瀟灑飄逸大方,嗓音高亢明亮,行腔圓潤俏麗,唸白情切韻美,吐字清晰。
如果說唱腔跟馬連良先生相似這一點,馮曉智絕對不是合格的馬派傳人!
但是,馮曉智並沒有像一般的馬派傳人一樣,追求跟馬連良先生的唱腔,咬字,一點都不差,甚至於每一個音節音符都要一模一樣。
因為馬連良先生本身就是一個開創者,革新者,所以作為他的徒弟,馮曉智被這種思想深深的影響到了。
所以,馮曉智未必是在唱腔上最像馬連良的徒弟,但是他絕對是講馬派藝術研究到極致的那個人!
別看馮曉智的唱腔不似馬連良,但是一張嘴,只要是懂行的人,就能聽出來,這就是馬派的唱腔!
而林牧,單論唱腔,他應該是最像馬連良先生的那個,不管是動作還是風格,咬字的特點,都跟馬連良先生非常的相似!
除了大舌頭沒有去刻意的學,閉上眼睛聽,這妥妥的就是馬連良年輕時候的嗓音!
“青龍偃月神鬼皆愁——”
“白馬坡前誅文丑——”
“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
這一段“勸千歲”可以說是馬連良先生代表作中的代表作了!
很多流派都曾經唱過“喬玄”,但是,沒有一個流派的能跟馬派相比!
馬連良已經可以說是“喬玄”的代名詞了!
當初《龍鳳呈祥》這出戏,劉備才是主角,喬玄只不過是一個二路老生的角色罷了!
但是,在馬連良先生的改編之下,喬玄則是成為了《甘露寺》的主角。
尤其是這段“勸千歲”的西皮水流,簡直可以說是馬派的把杆兒活了!
“他三弟翼德威風有——”
“丈八蛇矛慣取咽喉——”
“鞭打督郵他氣沖牛斗——”
“虎牢關前戰溫侯——”
“當陽橋前一聲吼——”
“喝斷了橋樑水倒流——”